爾時世尊,而説頌曰: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恒沙,彼土菩薩衆,往覲無量覺。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彼土菩薩衆,往覲無量覺。
此二偈,頌十方世界,有恒河沙數的菩薩,皆往極樂,親覲彌陀,聽受經法。覲者,敬謹拜見也。無量覺,即無量壽佛。
一切諸菩薩,各齎天妙華,寶香無價衣,供養無量覺。咸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供養無量覺。
此二偈,頌往生菩薩,以最上香華衣服音樂等供養彌陀。歌歎最勝尊一句,是通前亦通後,即恭敬讚歎。咸然,共同也。天樂,最美妙的音樂。舒暢發出,五音調和,莊重幽雅的樂聲,如今日之梵唄海潮音,令人聞之肅然起敬,不同一般音樂,令人放逸生愛。
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慧日朗世間,消除生死雲,恭敬繞三币,稽首無上尊。
此二偈,頌往生菩薩,以三業敬禮,讚佛供養也。究達神通慧者,神通究竟,智慧洞達,歎佛智通二德也。智是通本,通是智用,體用不離,故併歎之。此通與智皆依法成,故復明其遊入深法。證入法界緣起通門,能現勝通。證入法界緣起智門,能起勝智。福行圓備,普度眾生,曰具足功德藏。慧行勝妙,無著無礙,更具十二種光明佛號,曰妙智無等倫,歎佛福慧二行也。福是慧資,慧是福導,此二相須,故併歎之。智慧如日,生死如雲,雲者,喻生死長夜,但無實性。衆生生死大夢,此唯佛智所能覺悟;一聞彌陀聖德名號,即能消除,安隱得大利。恭敬繞三币,這是當時印度的風俗禮節,合掌繞佛而行,出聲歌讚佛德。繞三币後,五體投地曰稽首,恭敬禮拜無有再上的佛,即是彌陀。
見彼嚴淨土,微妙難思議,因發無量心,願我國亦然。
此一偈,頌往生菩薩,見極樂世界莊嚴淨土,微妙難思議,由無量功德所成就,一切佛國,不能相比,因此發願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