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今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
我們既蒙佛化,信仰皈依三寶,如前所説,首先要反惡歸善。所以釋尊再以慈悲哀愍之心,把我們看為他的獨生兒子。以世間最大的慈愛,所謂母愛,拿來相比,故說甚於父母念子。佛以這樣大的愛心,對待我們,教導我們,没有要我們回饋反哺之心,無非要我們深信因果,反惡歸善,拔生死之苦。此即前面所殷殷教誨的:必須斷十惡業,可除絕五痛五燒的惡報。要勤修十善業,來攻滅十惡。如此便可拔斷無量劫來的生死大苦,這是佛出世度生的悲懷。如《雜阿含經》説:「世間衆生,若無生老病死者,佛終不出現於世,為衆生説調伏事。」佛調伏衆生,了脱生死,並無什麼玄秘;無非教誡衆生,在平常日用中,一心正行,斷十惡修十善,再加至心念佛,發願往生,便可萬修萬人去,同生極樂,同了生死。我們學佛與弘法,自度與度人,若不能善體佛陀的這種悲懷;那麼所修所説,終成盲修瞎煉,無義戲論。也可説是佛的逆子!若不念佛往生,實是癡人!
當知:我們既生在五濁惡世,如不稱念彌陀,求生淨土,決定很難靠自力斷煩惱了生死。如《彌陀要解》説:「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見濁者,五利使及諸邪見增盛,昏昧汨没。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煩惱濁者,五飩使煩動惱亂。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衆生濁者,見與煩惱,所感麤弊五陰和合,假名衆生,色心並皆陋劣,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全濁者,因果並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復次,祇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便可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衆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真是不可思議,第一方便,本師既然為我們和盤托出,我等豈可當面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