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徧照十方國。迴光圍繞身,三币從頂入,一切天人衆,踴躍皆歡喜。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梵聲猶雷震,八音暢妙響,當授菩薩記,今說仁諦聽。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決當作佛。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受決當作佛。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
此八偈,頌彌陀對往生極樂國土的菩薩,都給他們授記作佛。初之兩偈,彌陀現相發起。次有一偈,觀音請説。後五偈,彌陀具答,正明授記:五偈中,初明佛以八音授記,決定如是,無有錯失。第二偈,舉十方往生菩薩所具願心,志求嚴淨土,是為利益眾生,故授記當作佛。後三偈以往生菩薩所具之福智資糧,授記成佛得土。
就在十方無量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大慈大悲的無量壽佛,滿心歡喜,從面上發出非常欣樂的笑容,又從口中放出無數無量的光明。這種佛光,先普徧照耀於十方國土,再迴轉來,圍繞著彌陀的身體四週,右旋三市,然後從佛的肉髻頂相入去。當時所有十方去的菩薩,以及原有的一切人天大衆,見此情景,都覺得太希有,太歡喜,不約而同的都跳起來歡呼。一般說,佛從頂上放光,是要現化佛度生。從眉間放光,是要説一乘妙法。從口中放光,是要為菩薩授記作佛。當知,佛的光明,是佛德佛智所成,能説法也能加被衆生,使見佛光明的,俱得利益,或滅惡,或生善,或證果。所以大悲為首的觀世音大士,為利益十方來的菩薩,即從座起,把衣服整理好,然後向彌陀稽首作禮,稟白於佛,問佛有何因緣這樣欣笑,希望佛慈悲說出其中含意,使得來生的菩薩,都能得利益。
釋尊叙説十方菩薩,生到極樂時,阿彌陀佛,現前授記的瑞相實況。像這樣的光景,凡是三輩往生的衆生,人人皆可親見親聞親得。如《普賢行願品》說:「彼佛衆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徧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這淨土法門的真實究竟義,你還能說,念佛往生西方,不是菩薩,不合菩薩道嗎?
從梵聲猶雷震,至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共有五偈,是正實説明彌陀授記。什麼是八音呢?唯佛具有的八種音聲:(一)極好音。佛德完美廣大故,令聞其音者,皆入於佛道。(二)柔軟音。佛具大慈悲心故,聞其音皆得喜悦,皆捨剛強之心,自然入於律行。(三)和適音。佛居中道之理,示人中道之行,故其聲調和適合,不偏不激。(四)尊慧音。佛具大智,佛德尊高,故令聞者尊重。智解開明。(五)不女音。佛為調御大丈夫,故無女人之音,天魔外道無不敬服。(六)不誤音。佛智圓明,照了無誤,使聞者各得正解正見,離九十五種邪非。(七)深遠音。佛音徹至十方,使遠近聞音皆同,皆證甚深之理。(八)不竭音。如來極果,願行無盡,住無盡法藏,故其音聲無盡不竭。具足此八種清淨微妙的梵聲,才能為菩薩授成佛之記,決定不錯,決定兌現。
正士,就是求無上正等正覺之人,即指菩薩。十方無量世界往生極樂的衆生,都是發了無上菩提心,所以通稱為正士。假使不發菩提心,不但得不到彌陀授記作佛,而且不可能往生極樂。因為都是已發心的菩薩,所以彌陀説:我都知道這一切來生菩薩的願心,無非志願求得最莊嚴清淨的佛身國土,以普度眾生,了生脱死,悉皆成佛。不是為了來我極樂淨土,自己享受無量快樂。唯有這樣,才夠資格受決定當來成佛的記别。
菩薩以自覺聖智,了達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他起,熏習成,就猶如做夢的不實,幻影的假像,空谷回響的虛無,没有實在、不變、獨立的自性可得。人法兩執皆空,心光始淨。如電影鏡頭一塵不染,才能顯現萬象,佛身淨土,亦復如是。故經云:「心淨國土淨,心淨衆生淨。」所以彌陀對這些往生的菩薩授記說:你們都是志願要求得莊嚴清淨的國土,可是你們必須知道,世界與衆生,都是空無自性,相由心造。要没有人法的執著,心如虛空;又能從空出假,修集種種功德,以莊嚴淨土。這樣空有無礙,才能圓滿達成你們一切不可思議的願心,成就與我彌陀同樣的佛身淨土。
凡是來生極樂的菩薩,無不華開見佛悟無生。已悟無生法忍,當然知道一切法,如電光的剎那生滅無常,如人影的有幻像而無實體,而能無功用無相行,才得究竟完成菩薩道,具足上求下化的一切功德善根,我才說你們決定當作佛。假使行菩薩道,還有人相我相法相,還有我是菩薩,我在行菩薩道,那就四相未亡,對待仍在,所修所行不稱合真如自性,那就不名真菩薩,也就不能具足稱性的功德善根,離成佛還遠呢!我彌陀就不會給你們授記了。
頌文説:「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受決當作佛。」這就是行於中道,由三性入三無性的法性。所以彌陀,特為往生彼國菩薩,開示五種譬喻。要能如此不落有見無見,必定可成就如我所成的極樂世界。什麼是如夢呢?
譬如凡夫慣習諸法故,即於夢中,心現諸法。依他緣起諸法,也是如此。由無始無明妄想熏習淨心,心依熏變,現於虛相果報,即是五陰十二處十八界。
夢裡人,於夢中,不知己身他身,皆是夢心所作,便執為實事,是故夢裡自他種種受用得成。遍計執性法,也是如此。意識為果時無明所迷故,不知自他咸是淨心依熏所作,便妄執為實,是故自他種種受用得成。如經言:「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然此夢中執為實者,但是夢心之相,虛妄無實,遍計執性法亦然,但是虛想從心所起,本來無實,即是無相性也。
又彼夢中虛相,有即非有,唯是夢心,更無餘法,依他起性法亦然,自他虛相,有即非有,唯是本識,更無餘法,即是無生性也。
又彼夢心,即是平時覺心,但由睡眠因緣故,名為夢心。夢心之外,別無覺心可得。真實性法(淨心)亦然,凡聖平等無二,但以無明染法熏習因緣故,與染和合,名為本識,本識外無別淨心可得,即是無性性法,徹悟法法無性,如夢無實,便能契入真如淨心的當體。
什麼是如幻呢?譬如幻師,以手巾幻作白兔。巾上本來無兔,真實法性,亦復如是,唯一淨心,自性離相。加以幻力,巾有兔現,依他起性法,亦復如是,妄熏真性,現六道相也。愚痴凡夫無知,謂兔為實,分别性法,亦復如是,意識迷妄,執虛為實。是故經言:「一切法如幻」。
若知此兔,依巾似有,唯虛無實。無相性智,亦復如是,能知諸法,依心(阿賴耶識變現)似有,唯是虛相,無實相性也。
若知虛兔之相,唯是手巾,巾上之兔,有即非有,本來不生。無生性智,亦復如是,能知白兔虛相,唯是淨心,心所現相,有即非有,自性無生也。
若知手巾,本來是有,不會因無兔亦無手巾。無性性智,亦復如是,能知淨心本來是有,不以無相性無生性之無(空),以為真實性。此喻由三性入三無性,即是徹見如來法身,明心見性。
什麼是如響呢?譬如人在山谷中,出聲有回響,雖有而非實,諸法亦如是。什麼是如電呢?陰陽電相觸,引起的閃光,剎那不暫住,諸法亦如是。
什麼是如影呢?如人立光中,隨人而有影,並及衆影象,無實亦如是。其他經中,有説六喻的,如《金剛經》。有説十喻的,如《大般若經》。如泡、如電、如露、如陽焰,喻諸法的剎那無常義。如夢、如幻、如響、如影、如芭蕉,如乾達婆城,喻諸法的虛妄不實義。其實一切法都是無常不實,即是空無自性。但凡夫衆生都執著一切法是真常不空,這就如人執夢為實,把巾上幻兔也看成實兔。因此,彌陀以易解空的五喻,來譬喻難解空的色心諸法,使聽聞者,當下便得悟入諸法無生;既得無生法忍,便可授記作佛。此土衆生,最執著為實有者,識心,世界,其自身。不能了達:識心如幻,業緣變現;宇宙人生是夢境,衆生八識是夢魂,從無始來,不知何年同入此大夢。若不聞佛法,無有修行,則此夢無終,不知何年得離此大夢,是故說為可憐愍者。苟能見聞本經,明白彌陀授記成佛的要義,知道一切法如夢如幻,有如《大智度論》所說:「幻相法爾,雖空而可見可聞。」因無自性,稱之為空,不是什麼都没有。信解法性雖然空寂,因果絲毫不少,當能成就清淨莊嚴的剎土,也就能具足六度萬行的一切功德,究竟菩薩所行的二道五菩提,而得成佛。不過,如不 發願往生,這還是難行道。所以十方諸佛才勸囑一切菩薩,往覲彌陀,那就可得一生圓滿,授記作佛。
所有往生極樂的菩薩,必可悟證:人人本具一念心性,真空妙有,没有真實自體的我人衆生壽者,有佛無佛出世,法爾如是,如虛空恒常不變。但此心性,能隨染淨境緣生起萬法,如虛空隨緣現衆像,這種依他起,熏習成,也是法爾如是。如是通達一心兩門,空有不二的實相,具有這種中道智慧與觀行,又能專一其心,自淨其意的、修種種功德,來莊嚴成就像極樂世界清淨第一的佛土。如是因如是果,必然會成就如彌陀一樣的佛身淨土,當然能得到彌陀授記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