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數之自然,應期所行,殃咎追命,無得縱捨。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 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脱,痛不可言。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這四句,是說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作。天地之間,即是包括最上天界,最下地獄,其中還有人道,畜生、餓鬼,阿修羅併入天人中,合共五道,即是三界。這五道皆由心所緣起,都是各有必然的十如是。所謂:如是性、相、體、因、緣、力、作、果、報、本末究竟,分分明明,絕對不會錯亂。這種一心萬行,萬行一心,是宇宙的真實相,甚深甚廣,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了知。所以經文説: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恢廓與浩浩,是形容真如淨心,所緣起的三界一切法,廣大無涯,無量無邊。《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窈冥與茫茫,是形容能緣起的真如淨心,深密難知,無名無相。如紫柏大師説:「大哉心光,智不可知,識不可識,陰陽不能籠罩,有無不能形容。」慧思禪師也説:「天不能蓋地不載,無去無來無障礙,無長無短無青黄,不在中間及內外,超群出衆太虚玄,指物傳心人不會。」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這四句,是說世間的因果律。為善為惡是因,得福得禍是果,如是因果報應,因果相承,自作自受,没有别人可以代替的。
「數之自然,應期所行,殃咎追命,無得從捨。」這四句,是説業報自然,無法逃避。數者,即一般説天數,或為天命,佛法説業報,是法爾自然如此的。善惡業的報應,自然期合其所作(行)的業因。如佛在十來偈中說:「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瘖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做了十惡業,這罪業的殃禍,自然追隨你的生命,或得現報,或來生或多生,受應得的報應,絕不可能放縱赦免你,而不受業報。所以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這六句,是說善惡業道的差别相。若是修行十善業,便名善人。那他必然是今生過得很快樂,而又有聰明智慧,深信善惡因果,能遠離諸惡。譬如明眼人,能避險惡道。來生來世,也就自然福重業輕,慧深障淺,一直生(入)於福樂光明之處,最後惑盡智圓,成佛作祖。如《本經》說:「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衆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今生),度世上天,泥洹之道(來生)。」若是造作十惡業便是惡人。那他必然今生有種種憂悲苦惱,而且心意越來越閉塞愚癡(無明),甚至撥無因果,起大邪見,五逆十惡,無所不為。那就自然有三途的苦報,等候在他的前面,生生世世以三途為家,無有出期。如《地藏經》說:「慈愍此世罪苦衆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此名從苦入苦,從冥入冥。《佛本行經》也説:「一念之惡,能開五不善門:一者燒人善根。二者從惡更生惡。三者為聖人所呵。四者退失道果。五者死入惡道。」一念惡心,尚且如此,何況惡人,無慚無愧,三業廣行十惡;當然惡更生惡,從苦入苦,從冥(愚癡無明)入到一闡提的無間黑暗地獄中。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如上所説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作。因果定律,業報自然,業道差别,這些事理,世人誰都不能了解明白,唯獨十方三世一切佛,能夠親知親見,了了分明。佛因憐愍衆生,愚癡無智,不知心造天堂,心造地獄。不知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作。不識因果業報,因此起惑造業受苦,長劫生死,痛不可言。所以示現人間,成佛説法,教令衆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清淨三業,便得從樂入樂從明入明,同成佛道。到這時,你也能同諸佛一樣,親知親見善惡緣起因果的真實相。
「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這六句是說忠言逆耳,信用者少。諸佛菩薩,以種種方便、譬喻、言辭,教語開示,諸法緣起,因果定律,可是世人信受奉行(用)的很少。舉目人世,有多少人信佛呢?天上著樂,三途受苦,能信佛的,那就更少了。因此六道輪迴,生死不休,三惡道不能斷絕,始終客滿。落在如是善惡因果網中的衆生,業果相續,頭出頭没,實在說不完,數不清,難可具盡。
「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脱,痛不可言。」這七句,是總說意惡業報。經文如前所說,不須重解。即教誡我們,意惡當除,十善當修。不過,既然所得惡報,痛不可言,凡有智者,總要設法離苦得樂才好。要如何對治去除心意惡念呢?佛教誡我們,下手先以四念處,五停心觀。假如能將妄想攀緣的心猿意馬,繫住在「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的栓柱上,久久自能使意念清淨,不為衆惡。更以不淨觀淨治貪心,慈悲觀淨治瞋心,因緣觀淨治邪見,數息觀淨治妄想,念佛淨治業障,這是最基本的方法。淨業行人,若能至心精進,老實念佛,佛不離心,心不離佛,那更直截了當,即念是佛,即念成佛,即凡心轉為佛智,即染心轉為淨心,同佛所證,得佛受用。不但没有貪瞋癡等十一種意惡,而且能發種種神通妙用,修作世出世間,一切無漏善業,成就無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