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避亂離邑
這時隋朝大業末年,隋煬帝已失人心,天下大亂,帝城長安與河 南洛陽,幾已成爲贼寇的巢穴,衣 冠禮儀盡失 ,更談不上學法修道了。
奘大師雖在幼年,而通情識變,知道洛陽已非久居之地,於是同他的哥哥長捷法師相商,雖然,洛陽是他們父母的故邑,但像目前這樣的喪亂,豈可死守下去呢!
此時隋帝滅亡,帝都易手,只有長安,漸趨安定,奘大師與兄就投奔長安,一路上只見白骨交衢,煙火斷絕,兵荒馬亂,生靈塗炭,難民似潮擁一般。
七、遊蜀受業
奘大師與兄到了長安,這時已是大唐天下,武德元年,但國基草創未久,一切還在軍事戒備狀態中,自然,新政府所主重的是用兵尚武的技術,佛儒的道理還没有考慮到。因此在京城裏面,又那裏去找講經說法的道場呢!兩位法師,來京以後,不免大失所望。於是想起了隋煬帝曾在自己京都,建立四大道場召天下的名僧去居住的事。那裏法將如林,都是大德高僧,但因隋末國亂,供養停止,多半遊駐四川,能知佛法的人亦多集中在四川。奘大師又與兄商量說:這裡没有佛法,怎能虛度時光呢!於是兄弟兩人離開長安,經子午谷而入漢川受業。
八、二十受具
後來又到成都,此地法筵更盛。到處聽法,奘師非常珍惜光陰,勵精求法,從不間斷懈怠。在二三年間,已究通諸部。這時天下饑荒馬亂,只有蜀中安靜,所以四方高僧雲集,教授佛法的人很多,講座之下,常有數百人。奘師理智才高,不在諸僧之下。各地聞風而欽望的人。頗不少數奘師之兄,也常設講筵,演涅槃經、攝大乘論、阿毗曇等,尤擅長 老莊之學,爲蜀人所欽慕。兄弟兩 人,懿業清規,芳聲雅質,大可與 東林慧遠、慧持兩師昆仲,先後媲美。
至武德五年時,師年滿二十,於成都受具足戒,結夏學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