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超 一
前兩日已將佛法要義,及佛教與其他之比較,略舉大概。至其詳細,各位大德可於平時多加研究,不勞余再鼓唇舌矣!當知釋尊在世,說法四十九年,所有一代言教,可以二種賅括之:一、爲顯敎。二、爲密教。以此顯密二教,實概括一切佛法教義。 所謂敎者,皆必有理由,而此理由,必有所宗之教義。(例如:耶、天主教,其教義卽依新、舊約,而研究發明之。)今稱佛教,其理由卽宗依佛說三乘敎典而立,佛說教理至爲豐富,略則有三藏十二部,廣則無量。 爲文殊、 阿難之所結集,歷朝宗祖所翻譯,故其義理至爲正確。諸祖所譯之經,尙只譯成其少分,其未翻譯者尙多。如龍樹菩薩入龍宮誦經時,卽經題數目,尚且誦不勝誦,何況其經?
此方所譯之華嚴經,卽龍樹菩薩從龍宮所誦出者也!佛法教義,廣大淵博,良非常人之智力所可窮了。然雖如是廣大精深,而佛所說世出世間 之一切法,亦不出此二種顯密教義之外。不過我輩學人,尚無擇智眼,自應注意授受,不可被世間外道邪教,及相似佛法者所誑惑也,誤從邪教,則數十年石火電光之光陰,空空耗去,實爲可惜!
溯昔我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成正覺後,一七日內,卽思惟說法,大開方便,隨順根智,諄諄善誘,依實興權,開示衆生,爲令入佛知見,成一大事因緣。以佛智眼,了知生佛平等,故從大悲心中,流出妙音,而轉法輪,是以聞者得度,離苦生樂。 自佛示寂後,西竺東土,各以所證所依,分立宗派,暢明綱旨弘護佛法。至其所分之大乘宗派有八,今略標其緣起宗義,及所依之經,與傳承之人,而略示其要領焉。
一、法相宗,一名相宗,又名唯識宗。以阿賴耶識,第八識爲緣起,宗解深密等經,瑜珈師地等論,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宗義。自彌勒、無著、世親,乃至此土玄奘三藏等,廣闡此宗義趣。
二、法性宗,一名姓宗,又名三論宗。以眞如爲緣起,依中論、十二門論等,立眞俗 二諦,說諸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以顯中道第一義諦。自文殊、 龍樹、提婆、馬鳴等,多發揮此宗至理。
三、律宗。分上座、大衆二部。而其緣起,不外眞如自性清淨,止持一切爲緣起。所依之經論,三藏之中,當毗尼耶藏,立七衆、五篇、三聚之戒律,以爲清淨梵行。 自優波 離尊者,乃至南山道宣律師等,皆精進行持,而弘揚之。
四、淨土宗,一名蓮宗,又名廬山宗。 其緣起亦不外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常住真心,爲是宗之緣起。何以故?以一念清淨,淨念相繼,卽蒙接引。此宗所依之經,爲淨土三經等經論,立專念持名功德,三根普被,橫超三界,直往西方極樂世界,以彌陀願力接引爲宗趣。自遠公而後,迄於現在,此宗盛行不替。
五、禪宗,又名般若宗。亦以眞如性如來藏爲緣起。昔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迦葉大弟子微笑,佛卽言:「吾有正法眼藏付汝,爲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以心傳心。」雖然 不依文字,而金剛般若經,此宗多依之以爲教軌,立是心作佛,卽心是佛,心印大旨。 宗三十三祖,中土由達磨開宗。西來妙義,廣宣流布,有一花五葉之稱,自是歷代盛傳。
六、天臺宗,又名法華宗。以一念三千,爲此宗之緣起。依法華、般若等經,大智度等論,立性具三千,三諦、三止、三觀、十乘之敎綱,並攝釋迦一代敎法,爲五時八教之判證。此宗自智者大師由慧思禪師中論妙理,乃建立是宗,爲後代開始之祖,灌頂章安以下,四明知禮乃至明代智旭,皆各尊家法,而弘揚之。
七、華嚴宗,復名賢首宗。以法界緣起,宗華嚴經與十地等論,暢四法界,六相十玄之旨。 更以小始終頓圓,爲五時之判教。杜順和尙導其先,法藏比丘繼其後,智儼、圭 山等,發揮此宗,其中惟賢首爲是宗,宣傳之最有力者也。
八、密宗,稱陀羅尼宗,又名眞言宗。此宗理趣,於下當說。
續讀下文
(請按這裡↙開啟,再點可收起)
續讀下文
(請按這裡↙開啟,再點可收起)
上來所言大乘八宗,不過略示梗概,其餘尚有小乘成實、俱舍二宗,及已失傳之二宗。綜觀以上各宗,皆具有特別知見,特別行解,於本宗法,有所悟得處,乃弘揚而布 敎。 雖各宗建立門戶不同,而所依經教,皆爲佛所說,或爲菩薩所說而佛爲證明者。 故吾人學佛,對於如上各宗皆應研究之,或作相當之行法。何以故?以各宗所依者,皆屬佛法,皆爲佛說,故當統爲信任研究。若只圖立派別,互相爭執,分河飲水,同室操戈,殊乖 佛意。以佛法是圓融無礙,如各起我見,則無礙反變有礙,有違我佛宏法利生之本旨也!
至於密教,最重根器關係,雖所皈依之三寶是一,而承傳則各不同。以顯敎重講教理,密教貴於實行,實行之法,卽賴承傳者也!況密教是顯敎之究竟,顯敎是密教之理 趣。密宗之修行起點,在於發菩提心,誠實皈依上師三寶,如說行持,以證空心大果。密敎是即身成佛之法,而此成佛之法,非語言可說的,佛佛相傳,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不令非器者曉之,故稱秘密。然佛說此密宗,在五時說敎中,何時所說?應知佛在雪山苦行六年以後,菩提樹下,求取正覺,如不成佛,誓不起座,乃於明星出時覺悟,而成正道,卽在此覺悟之五分鐘時間、空間中,而演密教。其事云何?依大日經所說:「佛成道後,一剎那間,虛空諸佛,遍如胡蔴,均讚歎稱示成佛之法,於鼻間作唵字月輪觀,以證自心 菩提。」佛所以成正覺開示密教者,卽在是處,而此甚微妙處,爲學人所當研究者也!凡學佛不是一味茫茫悠悠的學去,非徹底研究不可;既能研究,然後方知佛之所以成佛,及說顯密二教之起因。皆示知一切衆生,本具佛心,本具妙性,由是方說出種種法門教義,及行持軌則,使大家可以研究修證,皆得成佛,與佛無異。
說教雖有顯密,而顯密之分別處,吾人不可不知。以佛由秘密中說出顯教,不是先學顯教,而後成正覺,坐金剛寶座,所以說顯教皆由密敎而出,有秘密教,方有顯教。 有等學人,不但不能知此理趣,反多言密宗不對,加以誹謗,如是之人,有如盲。以聾者不 聞天鼓之音,盲者不見日月之光,是爲劣根,殊堪憐愍!法華會中,五千退席,此以何故?因無此根機故。 佛之密教,在中國不能盡了其深奧,其故有二:一、因中國密教失傳。二、因言教者,不深研究此宗義理,於佛法深密,乃以我見而談之,故不能徹底明了也!例如:心經,先顯過經文,後說密咒,其意何在?以顯說不究竟,故說密咒之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良以經義甚多,不易具足受持,故說咒以總持之。是以經文之前半是義理,後半是總持;不但此經如是,卽其他佛所說經,亦多有如是者。 法華經所言:「佛爲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以開示者卽顯教,悟入者卽如說修行之密教也。 我等學人,未具正知見,遽談何宗不是,是卽於佛法,非澈底研究者。近來密教重興,修密法者亦日多一日,已在萌芽時代,如是勝因,固當慶幸!然對於顯教學理,愈宜深加研究,如不深研顯教,則於密宗亦不知如何修、 如何行也?然若密教不興,則顯敎亦因之無住耳。
唐時善無畏、金剛智,乃至不空、惠果,及弘法大師,皆弘揚金、胎二部密宗。 後來密宗東盛於扶桑,而中國自唐後至明,不但不能弘揚,且遭禁止 。 在清朝時雖有密宗,然皆限於親王貝子等修之,平人不得修學,所以密教,未能普及。近日密風大振,東密藏密,齊驅並進,實爲殊勝因緣。更應知東密與藏密,發源皆始於印度,不相背反。 在西藏密宗得以輸入者,因地勢接近印度,印度弘法諸師,陸續入藏,西藏求學者,再入印度,於是漸漸輸入,佛之顯密二教,乃貫徹於全藏矣!西藏多稱「喇嘛」,喇嘛爲上人義,是 一代之祖師,帶法下來的意思。而所謂「格西」者,卽善知識,如中國所稱之法師。 又有「堪布」,卽和尚之稱謂。原以中西人地語言文字,格隔不入的關係,故致生疑,相互傳說,西藏非眞佛法。殊不知在西藏,所有佛法教典,中國亦有,大略相同,何嘗背謬!且顯敎更深,中國難比,何況密宗?以在西藏修學顯教,經十餘年之程度,考放格西後,方能再學密宗,乃至得任堪布位,或坐茅棚多年,其修學精進如是,豈淺近學佛人,所能測知?顯敎姑不論,在密教有三千多儀軌,內分五部,卽:如來部、寶部、羯摩部、 金剛部、蓮華部是也。其中有四本續之次第,卽:作本續、行本續、瑜珈本續,及無上瑜珈本續之教義;在瑜珈師地論中皆有詳指,以西藏顯密二敎,是完整的,是相連帶而不分離的。不過說教義,必有行持,論行持理趣,必依敎詮。 至於受法之人,尤重根器,如非其器,便有甘露,亦不能受。今依宗喀巴祖師,菩提道次第中,說引喻如下:如瓶口向下,雖有甘露不入。瓶雖立起,而內污穢不淨(指無明煩惱三毒),有甘露亦成爲毒藥。又瓶仰立無底,甘露雖入而漏出。必須瓶淨無染,口仰上而無漏孔,方能滿貯甘露。 此以瓶除根器,甘露喻佛法,故佛法之重根器也如是。 亦如獅子乳,必須琉璃寶瓶盛之,不然若盛於他器,必破壞故。
茲論密宗三密加持,即身成佛義,若據教理上說,甚廣難陳,只可略說其少分耳。凡佛身,菩薩身,不出身、口、意之三業,三業清淨,卽諸佛、菩薩清淨法身。以諸佛、菩 薩三業清淨身,逐顯出衆生之三業不淨,如衆生亦能如佛、菩薩之三業清淨,則衆生亦與諸佛、菩薩身,無二無別。以生佛自性本平等故,無如衆生以不淨之三業,依之造一切惡,招一切苦;今以知惡畏苦之心,皈依上師三寶,發菩提心,修習密宗,故得蒙本清淨三業,放光加持我身、口、意三業,使不清淨,轉成清淨。故本尊身業放光,加持我身業清淨,本尊口業放光,加持我語業清淨,本尊意業放光,加持我意業清淨,如是則我之不清淨三業,亦成本尊之三業清淨體矣!三業互入,三力加持,能以父母所生之身,速證佛身,故密宗稱殊勝無上乘也。至欲達此密教理趣,必須博通顯教,顯密圓融,無礙涉入,以顯出實相一心,自性妙用,理事雙圓,更了知卽事而眞,當相卽道,方爲究竟。 雖然顯教之與密教,相用雖有不同,而何嘗離於自心之外?且密宗仍假止觀之力以行持之道,只在一念,一念之源本自一心,一心清淨與否?亦因種子之加持力。 由種發因,生起現行,卽身成就;故今所講顯密融通要趣,端在於是。
吾人得遇密宗,此眞宿因殊勝,深堪慶幸者!然必須如說行持,否則受而不修,不能實證以得密宗之功德力也。三密之教卽勝,三業加持之力更勝,若能信受奉行,一念相應,即得現身成就。如是因緣,萬劫難遇,如是密宗,不但不違於他宗,更且圓融攝入 學者當知密宗之特殊處,卽在靠本尊力,三力 (三密)加持,三業清淨,現身卽佛身也。不過學佛應知次第,不可躐等而學,則無疑障之弊,退墮之虞。例如:念佛必具信、願、行之次第,學密亦然。念佛三根普被,修密何莫不然?在無差別中之差別處,卽在有無上 師之承傳耳!望各善信學人,能將余之所言,諦觀一番,則必得其中之秘密義,庶不負此次法會殊勝因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