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止上師的功德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四、依止上師的功德

四、依止上師的功德


   《華嚴經》和《不可思議妙樂經》歸納出依止上師的八個好處,速成佛果、諸佛歡喜、生生世世遇大善知識、不墮惡趣、不被惡業煩惱損害、不違犯菩薩行、時時憶念學處使功德增長資糧具足,漸能成就現前及究竟果位、所念所行不離善品,並做到自他兩利,資糧圓滿。
《華嚴經》說,「善男子!若菩薩被善知識攝受,則不墮惡趣。若菩薩被善知識思念,則不違越菩薩行誼。若菩薩被善知識守護,則超越世間獲得解脫。若菩薩恭敬承事善知識,則不忘失一切善行。若菩薩被善知識護持,則業與煩惱不能擾亂。」又說,「善男子!若菩薩遵循善知識教誡,則諸佛世尊歡喜。若菩薩隨順善知識言教,則與諸佛相應。若菩薩對善知識教授不起疑惑,則生生世世値遇善士。若菩薩時時憶念善知識,則成就一切功德。」

   《不可思議秘密經》也說,「善男子、善女人,應該極恭敬依止、親近、承事上師。如此才能由聽聞而生善念,由善念而造善業,由善業而三門趨善,使善友歡喜。不造惡業,則避免心生憂惱。不犯錯,則避免沾染過失,能成就無上菩提,利益惡道有情。總之,尊重上師是圓滿一切功德的最殊勝資糧。」

   1.重罪輕受:如理依止善知識,能使原本來世要墮入惡趣受苦的有情,今生只是遭受些微病痛或煩惱,甚至做個惡夢,就可以消除惡趣受報的異熟果。供養上師的功德,遠遠超過供養無量諸佛。《地藏經》說,「尊重供養上師,可以讓投生惡道受無量劫的苦報,轉成今生遭受病痛、饑荒、憂煩等事,或者被人責罵、做惡夢,就可以清除原本的重罪惡報。雖然過去會在無 量諸佛前布施、供養、受學,所累積的善業,還不如一個上午 好好供養上師;由此可知,恭敬上師的功德不可思議。」又說,「諸佛能示現無數功德神變,都是因為恭敬上師而來,因此要以事佛的態度親近善知識。」

       2.功德自然生出:《本生論》說,「不要離善知識太遠,經常親近,即使沒有特別做善事,也會被上師的德香薰染;自然累積功德。」博朵瓦說,「得不到善知識功德,是因爲只知道觀察上師過錯,就像身上拖著破衣,所到之處只有雜草黏在衣服上,沾不到金沙親近善知識,不但沒有被德香潛移默化,反而被過失影響,這就是破衣之過。不過像蜻蜓點水,在上師身邊稍事停留片刻,也不會獲得成就。」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