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唯識論作者及其作由
一 、唯識論作者及其作由

一 、唯識論作者及其作由


   在講述唯識三十論之先,我們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本論是那位學者的作品,且因什麼動機而寫作的?我們知道這論的作者,是在佛陀涅槃後九百年的時代,他誕生的地點是北印度健馱邏國的都市布路沙布羅中,就是佛教界中最享盛名的筏蘇槃度(譯天親世親)菩薩。他初出家于小乘薩婆多部,博學多聞涉獵小乘三藏,鈎深致遠,唯理是宗,以張大其教綱,著俱舍論,世稱爲聰明論。並製作其他諸論,大事宣揚小乘教義。後到中印度阿瑜陀國,其兄阿僧伽(譯無着)遣門人誦華嚴經十地品阿毘達磨經攝大乘品,故意使他聽到,他畢竟是個不自滿的人,即大大地悔恨自己向來見解的淺薄;于是就從阿僧伽諮受大乘,精研覃思。旋受阿僧伽的咐囑,開始著作十地品攝大乘論的解釋;爾後製論,都一百餘部。他的一生偉大著作中而最精深的,是最後出的這部三十論,總三十頌六百言。所謂「含萬教于一字,約千訓于一言」,以玄述大乘至極的妙趣。

   菩薩作本論的動機是什麼?依普通的說法,是不外「令法久住,利樂有情」;特別言之,是在「破執顯理」。因爲當時的佛教和非佛教的學者,群競己見,邪執盛起,而這唯識中道妙理,反隱沒不彰于世;菩薩爲破斥那些邪執,顯揚正理,故作此論。原來印度佛教,歷史上所告訴我們的事實,大概佛滅後 一百年的期間,可說是一味無諍;但是到了一百六十年的時候,發生大天「五事」之諍,于是小乘佛教,分裂成二十部,各各主張其宗義。到三百年頃,有迦陀延尼子,造發智論,而法救世友等出,更述成之;于是我空法有之小乘教,風靡當時,教界中人,大都競起諸法實有之執見,大乘教法,幾沉晦無聞。到七百年之交,有龍猛出世,作智論無畏論中論十二門論等,提婆承之而製百論;排斥諸法實有之執,宣揚畢竟皆空之旨,入主出奴之輩,轉又偏墮于空見,其甚者而撥事理爲俱無。故當時教界,產生了一種不執于有就着于空的兩大思潮;而于佛教中道妙旨,晦昧如故。直到九百年的時期,有阿僧伽者,承傳慈氏所說的瑜伽師地論等,又著顯揚攝大乘論等;而伐蘇槃度爲之製攝論中邊的疏釋,更造二十三十唯識論:掃蕩偏邪之執見,大張其唯識中道正理的旗幟。在當時之教界,耳目爲之一新。故說本論著作的唯一的動機,正是破執顯理。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