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給被視爲無能的人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揚棄自己的迷惑
第二章 解除人際間的糾紛
第三章 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第四章 培育慈悲心
第五章 要認識每天的價值
3、給被視爲無能的人

3、給被視爲無能的人

我非聖賢,彼非愚蠢,均是凡夫而已。誰能斷定是非之理,凡人的賢愚皆如同鐶之無端。 
                      —— 聖德太子・十七條憲法

   「你爲什麼這麼笨?什麼事都做不好?怎麼能勝任這個工作?」像這樣被上司和同事輕視,而滿懷苦惱的人,一定很多。某一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曾播報過這樣一段故事:老師在上課時提及『天才,秀才,及傻瓜』三種人,他問學生:「『傻瓜』是什麼?」,天才回答:「這我不懂。」秀才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去查字典看看」傻瓜則回答:「不要理我。」

   當你被人誤以爲是「愚者」時,大可一笑置之;因爲在人生的領域中,智者和愚者並非絕對的,從某個立場觀之,愚者可能就是智者,換個立場却又不同了。因此,如果你認真計較,反而顯得就是愚人了。

無能

   釋迦牟尼在世時,有一個弟子叫鳩拉·潘達卡(周利盤陀尊者),由於腦筋遲鈍,而被周圍的人恥笑為「愚笨者」,但因爲他生性憨直,所以釋迦牟尼很愛護他,特別叫他到面前來,教他一段經文,並且要他暗誦,「守口治意,身不犯錯,能夠做到的話,就可得到領悟。」等他學會了,釋迦牟尼告訴他說:「你花了這麼多年終於學會這一句,現在我要告訴你,這句話的意思;嘴裏有四種罪惡,即說謊話、一口二舌、口出惡言、說虛偽的話;心中則有三種罪惡,即貪心、發怒、小聰明,將以上這些罪惡合併起來,就叫「十業」,如果能脫離這些罪惡,就可以得到領悟。」他依照釋迦牟尼所說的一一去實行,漸漸地他心中的遮蔽處消失了,後來,他證到阿羅漢的果位。

   有一天,鳩拉·潘達卡要在五百個女性面前說教,聽衆當中有人不服地說:「那個愚笨的潘達卡,能夠教給我們什麼?等他來的時候,我們大家一起談論經文,讓他走投無路。」於是都懷著這種心理等著他出醜,不料他一到就說出這樣一段開場白:「我想,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愚笨的人,我這一生只學會一句經文,每天依照那句經文修行而已。」那些本來想要使他下不了台的人,聽了後面面相觑,張口結舌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後來爲了要接受國王的供養,釋迦牟尼帶著鳩拉·潘達卡進城,但守門的侍衛,不肯讓潘達卡隨行,並刻薄地說:「這種笨蛋進城,會使城内受到污染,你還是在城外等著吧!」釋迦牟尼不得已只好一個人進去了。潘達卡雖然人在城外,却一直很關心釋迦牟尼的行踪。當釋迦牟尼在宮殿裏要接受國王的供養時,不知從何處伸來一隻很長的手,交給釋迦牟尼一個鐵鉢。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國王問道。釋迦牟尼回答:「這是我的弟子潘達卡的手,我讓他帶著鐵鉢,跟我一起進城,可是守門的侍衛不讓他進來,他只有在城外等著,他的領悟力是很不錯的。」國王奇怪地說:「他是一個有名的愚笨著,只學到那麼一句經文,怎麼會有領悟力?」釋迦牟尼回答國王說:「國王,知識並不在多,重要的是能否實行?他雖然只懂得一句經文,却能夠深悟其中的意思,更能夠心領神會大徹大悟,因此他的身體和口舌都能保持清靜。」

   「法句警喻經」中說:「暗誦一千章經文不難,但假若所學章義不正,還不如光學得一要句,反能除罪去惡。也就是說,即使能暗誦千言,却得不到正義,那還不如能行一義而有領悟來得好。經文誦讀多了,但不解其義,又有何益?何如領悟一句警喩經文,而身體力行守佛之道。」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