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是無遠弗屆的,可是到任何地方,也找不到比自己更可愛的東西,因此,與他人相處,也常是覺得自己最可愛,但不能因為愛自己而去害別人。 —— 相應部經典
有一天,一個學生請教他的老師:「我很想去當小學或幼稚園的老師,但我的個性似乎並不適合,因爲我對兒童缺乏愛心和耐心。」自從畢業後,爲了職業問題,他每天都惴惴不安,因此看起來有點神經質的樣子。老師安慰他說:「不光是你,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所以你也無需太耽心了。」接著這個學生連口茶也不喝,就一直滔滔不絕地訴說他的心境,老師連插句話的機會都沒有,等他自顧自地講完之後,就匆匆告辭回去了。
有一位學者曾感慨地說:「現代人只曉得被愛,而不知道去愛人。」每個人都能接受他人對自己的關懷與愛心,但要求他自動自發積極地去愛别人、造福人群,就很難做到了。一切活動都要以自我爲中心,才能獲得滿足,這種現象並不是現代社會才有的。遠在釋迦牟尼的時代,民衆也是如此。有一位國王,娶了一個美麗的女子當他的王妃,每天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有一天他們兩個一起登上高樓,欣賞四周的美麗風景,國王忽然問王妃:「在這個世界上,你最喜歡的人是誰?」一面心裏暗想:應該是我吧!誰知王妃却回答:「王呀!我覺得世上沒有比自己更可愛的人了。」國王聽了,大感意外,極爲懊惱地去請教釋迦牟尼,等他聽過一番道理之後,才發覺他最愛的人,也是他自己。
無論與他人如何的親密,終究還是覺得自己最可愛。釋迦牟尼看透了人類這種自愛的心理,針對此點寫下了很多經文,他一再強調,不可傷害別人,凡事要彼此忍讓,互相幫助。
在釋迦牟尼的弟子當中,也有喜愛孤獨的修行者。釋迦牟尼十分了解,他們的外表看來似乎很堅強,其實内心是很懦弱的,爲了增進他們的勇氣,有一天,他對其中一位弟子說:「你到山那個鬼神住的山谷裏靜坐冥想吧!」那位弟子不加思索地說:「好,我這就去。」於是高高興興地往山谷走了。抵達目的地後,他選了一棵大樹坐下來,正要開始冥想時,忽然萌生一種恐懼、寂寞的感覺,經過了一、二個鐘頭,這種感覺愈來態強烈,令他毛骨悚然,幾乎無法忍耐了,他自言自語地說:「啊呀!最好能有什麼人來跟我交談,這種空虛眞受不了!」他很後悔地想:「我爲什麼要答應師父獨自到這裏來修行呢?我出身在那麼富裕的家庭裏,有許多人在一旁陪伴,儘可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現在大概都在等我回家吧,眞恨不得馬上停止修行,趕快回家他正準備停止冥想,收拾行李回來時,釋迦牟尼剛好來了,關懷地問他:「你平常似乎很有勇氣的樣子,初到山谷來時,不覺得害怕吧?」他老實地回答說:「不!說實話,我恐懼得幾乎無法再待下去哩!」就在他們二個人 交談的當兒,一隻野象走過來,趴在他們身旁的地上呼呼大睡。釋迦牟尼指著大象問他:「這隻大象跑到這兒來睡覺的心情,你可明白?」他回答:「不明白。」釋迦牟尼說:「牠是大大小小五百頭象裏的一頭,現在居然離開象群,到這兒來,安安心心地睡覺,想必是因爲群居的生活太煩雜,所以才獨自跑出來的;連畜牲也有渴望孤獨的念頭,爲什麼本來厭倦群居生活而出家修行的人,現在又開始討厭孤獨呢?要知道與不明道理的人在一起,是會妨礙修行的,所以修行並不需要同伴。」那位弟子聽了,才明白師父爲什麼要他到山谷來修行。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才會發覺朋友的可貴。但現代人生活在群衆中,那常年封閉自己的心扉,不知道接納別人的愛,也不懂得去愛人家,就這樣一個人孤獨地生活下去。何不努力敞開胸懷,試著去愛人家,也接受他人的關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