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給不能行善的人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揚棄自己的迷惑
第二章 解除人際間的糾紛
第三章 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第四章 培育慈悲心
第五章 要認識每天的價值
56、給不能行善的人

56、給不能行善的人

好人容易做善事,壞人難於做善 事。壞人容易做惡事,好人難於做惡 ——    自說經

有一則「月亮和兔子」的故事:

   有一天,狐狸和猴子、兔子在一起玩耍,一個饑餓的旅人經過那裏,牠們覺得旅人很可憐,便分頭去爲旅人找尋吃的東西,狐狸和猴子相繼帶回了很多食物,唯有兔子却空手而回,牠因此覺得很抱歉,竟跳進河裏奉獻自己的身體,此時旅人恢復其本來面目--「佛」,看見兔子這樣仁慈,就將牠送到光明純潔的月世界裏,從那時候起,才有兔子住在月亮的傳說。
在這個故事中,特別表揚兔子,而無視於猴子和狐狸的善心,如將價值基準放在尋找食物上,則狐狸和猴子原比兔子有價值,只不過這裏所要討論的,不在於貢獻什麼東西,而在於如何地貢獻!

兔子

   釋迦牟尼活著時,有一個老太婆想供養一點東西給他,可是她實在很窮,根本無能爲力。有一天,她到油店裏去買燈油,店主問她:」像妳這樣的窮苦,爲什麼不用買油的這點錢去買吃的東西呢?」她回答說:「我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很窮,所以沒有辦法供養神佛,如今已近晚年,我希望能在殘餘的生涯裏,買點油供獻給佛祖,就是只此一次也好,所以才寧願挨餓也要拿來買油。」

   老婆婆拿了油,走到釋迦牟尼面前,將燈火獻給他,那天晚上,刮著很強的風,很多燈都熄滅了。唯獨老婆婆供獻的燈,仍舊輝煌點燃著,釋迦牟尼的弟子們都覺得很奇怪,問釋迦牟尼是什麼原因,釋迦牟尼說:「她所供養的燈火,雖是微不足道,但因爲含有無限的眞情,所以是不會熄滅的。」這是出於『阿闍世王授決經』裏的故事,強調精神的施捨勝於物質的施捨。

   自我顯示欲強的人,爲了顯耀自己,在衆人面前,會帶上虛情的假面具,獨處時却又原形畢露;釋迦牟尼知道這種爲了要遮蓋惡事而偽善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過來的,所以對弟子們說:「背著乾草,跳入猛火中,再從猛火中,平安無事地逃出來是很難的;但還有比這更難的事,就是一個任性自私的人能聽得進別人的勸告。」在「法句經」裏說:「愚者,終生等待賢者,而不知法,正如同匙之接觸食物,而不知其味。」

   照這樣說來,這些愚者是無可救藥了嗎?並非如此,佛家提醒我們:「十一惡、五道者,也會輕生,犯少罪者,也會輕生,但是善人相信行是一念,十念都不會枉費的,所以不斷地修行。」意即善人與否,是不關重要的,我們只要發覺自己的愚笨,而專心去做我們該做的事,自然就會得救的。 

57、給遭受誤解的人

人在明理時,就不會發怒,當不明理時,常會發怒。大凡怒是發生在違而止於隨。 ——    白隱・瞋之銘

58、給缺乏鑑賞力的人

比如說,你面對著一棵樹,若只 顧看樹上的一片紅葉,那麽,其他的葉子都將視若無睹了。如果你不看這片葉子,而無心的只看一棵樹,則所有的葉子,都在你的視野之内。 ——   沢庵・不動智

59、給遭受虐待的人

雖然變成惡讐怨敵,罵我、苦我,但這都是菩薩的大慈悲,為的是要 消滅無量劫來,我見偏執,所造成的我自己的罪業。——   菩薩願行文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