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歎福智具足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己二、歎福智具足

己二、歎福智具足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

   這六句,是對阿難上面所念佛的五德而說。以明佛德,是從福智圓滿而來。「如來正覺」,是總舉佛智,以後四句,是别明福智具足。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超九法界而獨尊的智慧。如《本經》說:「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其智難量」,是說佛智深廣,乃對上面阿難歎佛住奇特之法説的。佛的法身,衆生的佛性,非常奇特,都是具有無師智,自然智,一切種智,這是非常深廣的智慧是名其智難量。佛是顯發有用,衆生雖有而無用。以别意説,佛在本經讚歎彌陀;「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淨慧知本空,億劫思佛智,窮力極講説,盡壽猶不知。」真是其智難量,難量者,既深且廣,思量不到。

   「多所導御」,是對上面阿難歎佛住導師之行説的。時空無盡,説一乘法,度一切眾生成佛,此名多所導御。導是教導,御是調御。如《法華經》説:「我是如來 …… 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説道者。」以别意說,即《本經》云:「諸佛告菩薩,令覲安養佛 (彌陀),聞法樂受行,疾得清淨處。至彼嚴淨國,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其佛(彌陀)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 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就是說十方諸佛,都是以淨土法門多所導御。無量壽佛,更是本願力,導御衆生,往生彼國,得不退轉,名為多所導御。

   「慧見無礙」,是明福智自在,乃對上面阿難歎佛住最勝之道說的。佛修二道五菩提,成就福智,自在無礙。一般說佛有四無礙,《華嚴經》說佛有十種自在。又佛得五眼圓明,故名慧見無礙。古德有偈説:「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能觀俗,慧眼見真空,佛眼皆具足,照異體還同。」總説,如來是諸法之王,於一切法得自在,是名「慧見無礙」。以別意説,如本經讚彌陀:「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是為慧見無礙。

   「無能遏絕」,是明福智無盡,乃對上面阿難歎佛行如來之德說的。佛所成就的福智二嚴,是無窮無盡,無有任何人,亦没有任何方法,能把它止斷,遏絕即是止斷。佛的報身,就是福智功德所成,是同法身一樣盡未來際。如《法華經》說:「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報身),今猶未盡,復倍上數。」以别意説,釋尊所説《無量壽經》,介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都是無衰無變,教主名為無量壽,這就是福智無盡,無能遏絕。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