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諸佛稱名讚歎願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所發四十八願,是發 “勝義菩提心”,有通相、别相二部份。從一至十六願,包括悲智具足,自他兩利,空有無礙,這是無上菩提心的通相,通於諸佛的。後面的卅二願,是别相,別於諸佛因地所發故。
從第十七願至二十願,是别相的總綱:即是聞名、稱念、往生、得益。法藏先發願要諸佛稱歎他成佛的阿彌陀名號,使十方無量眾生能聞其名。假如十方無量世界諸佛,不普遍來咨嗟(咨嗟就是佛的八音讚歎)他的成佛名號,那他就決定不成佛。為什麽要諸佛來讚歎他的佛名呢?這不是好戴高帽子。而是要令眾生,先聞到他的佛名然後知道他的淨土,及本願功德等,才會來持名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了生脱死,一生成佛。如果没有諸佛稱名讚歎,十方無量世界的衆生,如何能得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當然也就不會持名念佛,發願往生了。就以我們今日得聞彌陀名號,也是因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演説本經,稱名讚歎。彌陀經中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勸衆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就是此十七願的廣說,含意與作用完全相同。所以古人説:彌陀義無窮,海墨不能寫。彌陀名號,的確是太深奧微妙,太不可思議了。
二十一願以後,皆是衆生,聞名信樂,稱念彌陀,往生獲益的願。現在我把十八願至四十八願,各願大意先略介紹:第十八願,十念往生,是普攝十方無量念佛衆生,往生極樂的願。不論何人,皆能適用,只要你臨終十念念佛,便可往生,一切功德具足,所以稱為願王。
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願,二十願,繫念必得往生願,皆為眾生稱名必得彌陀接引,往生極樂淨土而設。廿一至卅一願,此十一願,是說明生在極樂所得的福智莊嚴 其中廿二願是總具福智二嚴,25、27、28、29、30、31 這六願屬智,21、23、24、25此四願屬福。因極樂世界,是諸佛第一淨土,故有第卅二願,總明彼土嚴飾超諸天人,而且有寶香普熏無量世界。因為彌陀名號,即是無量光、無量壽,故有十方無量衆生,蒙光獲益,聞名得忍的卅三、卅四願。卅五、卅六兩願,乃為十方無量女人或菩薩,令得聞名信樂,發菩提心,轉女成男,常修梵行的利益。第卅七願,是聞名歸依,能得人天致敬。從卅三至卅七願,都是聞名見光能得現世益。卅八至四十願,此三願乃明往生後,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處於相當大涅槃的境界,激發衆生,稱名往生。四十一至四十五願,乃明彌陀名號,是法界藏身阿彌陀佛,所以十方世界菩薩大士,一聞彌陀名號,便得明心見性,諸根完具,生處尊貴,具足德本,清淨解脱,常見諸佛,如是等稱性功德。四十六願,自然得聞妙法,是明往生淨土獲益中,聞法最為重要。聞法才能 悟無生,方得究竟不退轉;也才可以不違安養入娑婆,善知方便度衆生,巧把塵勞為 佛事。四十七及四十八願,願他方國土一些人行菩薩,聞名信樂,至心精進,現生即 得四種不退,一二三忍,亦可往生極樂,一生究竟圓成菩薩道。所以印光大師說:「九法界眾生,離此法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即是此意。不過法藏的大願,還是希望那些久行的菩薩,想一念頓超頓證,是不容易的;不如依信願念行四門,往生極樂,那就保險可得。《華嚴經》中華藏海衆,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是如此。
《楞嚴經》說:「此間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衆生,以聞佛名佛法,最為契機,最能得益。四十八願,雖為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而發,主要是令娑婆五濁衆生,聞彌陀名,念佛往生。法藏的發願如此,就是修行,證果,成就極樂世界,也無非為此。我們既因業重生在娑婆,以自己一人説,法藏菩薩所發稱性大願,為我一人而發。長劫大行,為我一人而修。四種淨土,為我嚴淨。法報化身,為我而成。乃至長劫以來,處處顯示感應,總皆為我。我造業時,則警覺我。我受苦時,則救拔我。我皈命時,則攝受我。我修行時,則加被我。所以種種為我,没有别的目的,無非要我念其佛名,要我發願往生,要令我永離衆苦,但受諸樂。更要我輾轉化度一切衆生,直至一生補佛。諸位想想,這種深恩重德,實在超過天地父母。我們今天得聞此經,才知彌陀本願功德,才識佛恩浩大,寧不感恩流淚!自今以後,唯有竭力精修,至心皈命,念佛往生,以報佛恩。
有人對聞佛名號,能得種種利益,不能相信。我説幾個例子,便不會有疑。禪宗開悟,不是趙州茶,雲門餅嗎?還有聞乾矢橛,蔴三斤的,聞泉聲竹響,蟬鳴鳥叫的,更有聞屠戶斬肉聲開悟的。你想想看,聞到這些麤惡無意味的聲語,尚且可以開悟;何況聞到諸佛稱歎,不可思議的萬德洪名!怎麽没有利益呢?怎麽不得開悟,不得三昧辯才,神通智慧,功德相好,見佛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