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十念皆生我國願
十念皆得往生,這十念,有種種說法,漢吳二譯本的經文,是十日十夜不斷。譯本的經文,是發十善心及念無量壽佛。唐譯與此譯同。另有《彌勒發問經》,說往生淨土的十念,非凡夫念,非不善念,非雜結使念。是一、於眾生常生慈心。二、深起悲心。三、發護法心。四、於忍辱決定心。五、無利養心。六、發一切智心。七、於眾生起尊重心。八、不談世俗心。九、無散亂心。十、正念觀佛心。還有宋朝慈雲懺主提倡的,晨朝十念法,盡一呼吸為一念的十念。
現在解析此願的願文,是説十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不論三輩九品,何種根機,也不限定晨朝,任何時間都可以。聞到我法藏成佛的佛名,佛土,功德等,能在内心欣厭具足,真實決定,繫念我國。至誠專一,深信切願,喜樂欲求,必定要往生我的極樂世界。有這樣的心,來稱念我的佛名。平常能一向專念,那最好不過。最要緊是臨命終前,能得善知識的助念更好,没有,而自己也能保持正念。這樣的話,就是乃至只有十念,稱我的佛名,便決定可以往生我國。假若不得往生,那我的願没有圓滿,我發誓決不成佛。不過有一個條件,你想得十念往生的利益,就不可有五逆,誹謗正法的行為。有了,那就要除去,否則不可以往生。其他任何罪業,只要不是現行新種,都可以帶業往生我國。生到淨土,這些罪業舊種,缺緣不生,必可消滅。
因為四十八願,是為一切眾生而發。這第十八願,是聞名稱念,往生極樂,普度衆生的慈航,大渡船,所以只要不是五逆謗法,都可往生。十念是約少的說,所以經文說乃至,通於平時及臨終,能多念佛,多多益善,切不可刻舟求劍,執定十念,不多不少。或限定這是什麼人才可以,認為這屬平時,或屬臨終。假使平時没有至心信樂,念彼佛名,臨終而有如此的十念,這是萬億人中難得一個。觀經下下品生者,是久發大心,遇緣造逆,事後深悔。而且也是因有善知識,臨終教導助念之功,自己且須至心信樂,這種因緣,很難具足的。另有一種,平時念佛,臨終却失去正念,連這至心信樂,十念念佛都没有,這樣的人,那更不可能往生。又這十念往生,雖然六道衆生皆可以,但是三途極苦,天上享樂,都很難聞到彌陀名號,極樂莊嚴。就是聞到,也不易有至心信樂,十念念佛,欲生彼國。唯有人道,易得此益。大家應須珍惜人身!盡此一生,至心精進,念佛往生,求得解脱。切勿誤解,只要十念念佛,便可承彌陀本願往生。不肯多念,不至誠不專一。三學不修,願行不具。無有欣厭之心,儘管放縱三業。待至臨終,或有種種不能念佛的境緣現前,或是自己業識茫茫,失去正念,因此不得往生,則是自誤,夫復尤誰?
有人對於此願,認為是誘導衆生念佛,種善根,安慰衆生而已,往生是多生以後的事。只有十念,又可帶業,現生便得往生,了脫生死,没有這樣便宜的事。前幾年更有一位居士,寫了查經報告,認為念佛帶業往生,根本没有經文可以依據,否定帶業可以往生,因為他没有研究本經的緣故。本經第十八願的願文,明白的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其他的罪業,當然不除。既然不除,就是帶業往生,此不但有經文可作依據,而且是彌陀本願,決定可以,大家應堅定信心。至於十念往生,更是絕對可以,因為吾人一念心性具有三千性相。稱理説,往生極樂,只須一念,十念是約事上說。當知:業力大,念力更大,心念是一切作業的根本。舉個譬喻,虚空可喻心性,空中黑雲喻衆生的業,念佛的念可喻為風。烏雲再厚再多,那能不為風所吹散。衆生罪業再重,豈不為佛念所消除。所以《觀經》說:「至心一念念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大智度論》說:「有人謗大般若,雖修餘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以念佛,罪便消滅。」為什麼念佛有這麼大的力用?因為佛者,是覺。衆生造業是迷。所以經裡說:「一念迷即是衆生。一念覺即是佛。」古人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念可以作佛,十念往生,有什麽便宜呢?再說,衆生無量劫來,流轉生死,最初也只有一念迷妄,没有多念。現在了脫生死,同樣只要臨終至心一念或十念念佛,毋須多念。如人將一滴水投入大海,滴水雖少,與大海水混合,便成很多。十念如滴水,佛如海水,濕性無不同,怎麽十念不能見佛,不能往生呢?
問:既然法藏菩薩,發願普度眾生,帶業也可往生,為什麼又要除去五逆及謗法的人呢?答:這不是法藏要除,而是因果律不容許,也是自己排除自己。五逆是世間作惡之極,必得天誅地滅。娑婆惡世,尚且不容,極樂淨土,怎能容他。誹謗正法是正信之賊,無信那肯念佛求生。慈航普渡,但不能渡不肯上船的人。又如水無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己不能容故。如風無所不入,但不能入石,以石自己不堪入故。誹謗正法的人,燒毀正法有如猛火,障礙佛智有如鐵石,所以法水慧風,無因得受,極樂淨土,無容往生,必須除去。什麼叫正法呢?廣義來說,五乘佛法皆名正法。狹義來説,是專指淨土法門。誹謗正法,也屬大乘五逆罪,不但不能生淨土,而且必無間地獄。
五逆,有通途的: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一二是背恩養,違人倫,失人性。三、四、五是壞衆生福田,滅世間明燈。得罪 最重,名之為逆。另有同類的五逆:(一)淫污親母及無學尼。(二)殺住定的菩薩。(三)殺初二、三果聖人。(四)奪僧和合緣。(五)破壞佛塔。還有大乘的五逆:(一)破壞塔寺,焚毀經像,或盜取三寶物,若自作,若教人作,見作隨喜。(二)若謗二乘及大乘法,或毀呰、留難、隱蔽、覆藏。(三)把出家人,繫閉牢獄,枷鎖打縛,策役驅使,或脱其袈娑,責令還俗,或斷其命。(四)於通途五逆中犯一逆。(五)謗無一切善惡業報,常作十惡,不畏後 世,自作教人,堅住不捨。
又有人問:既然十念皆生極樂,為什麼念佛的人這麼多,往生的人却很少呢?我答:十念往生,必需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且有七個要件:
一、隨習:就是平時經常念佛,念念要生極樂,已成習慣。臨終自然只有念佛,不念别的。只想生極樂,不會想别的,這樣乃至最少十念,當然可以往生。如宋朝有位黄打鐵,往生時說偈:叮叮噹噹,久鍊成鋼,太平時到,往生西方。
二、隨重:就是這十念念佛,具有極至誠、恭敬、專一、懇切、勇猛,這樣心重業強,加上深信切願,雖只有十念,可得往生,如《觀經》下下品便是。譬如有人負債,強者先牽。又如天秤,重處必墜。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彌陀豈有不如金石,不來接引。是你念佛不夠精誠,所以佛不來接,你不能生,還能怨誰?世自在王佛,不也說,要至心精進嗎?
三、隨近:就是臨終最近的念頭,最關重要。斷氣前能有十念念佛,不雜其他念頭,加上信願真切,這是無間心,無後心,必可往生。往生傳所載,大部份屬此類。
四、隨善:就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出家梵行,遵修三福及十善,成就或多或少的善業,積功累德,助成往生。一向專念,或臨終的十念念佛,加上所修善業有多有少,便有三輩九品往生的不同,亦有所生四土的差别。
五、隨定:就是《觀經》所說的十六觀,任何一觀成就。《彌陀經》所說,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這種住定的十念,決可往生。
六、隨願:就是此十念,是具有至心廻向,發願往生極樂,又已發菩提心,此願心引導十念,刹那即得往生。有如《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七、隨佛力:就是你已知道彌陀本願功德,這是不可思議的佛力。與佛有緣,得佛攝受,無不往生。
所以永明禪師說:「奇哉!佛力難思,誠千古未有。」曇鸞大師説:「衆生之往生實彌陀本願使然。」窺基大師也說:「彼方精微,欲往實難,佛力加持,去之甚易。」龍樹菩薩所説易行道,也是以秉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國土,得不退轉而説。再說,十念隨佛力往生,還不僅是隨彌陀本願攝受力。更隨釋迦本師,勸囑加被力。十方無量諸佛,三輪加持,讚歎護念力。得此三種佛力,有如順風順水,得好風帆,豈不疾往無疑。上來所說七種,是往生要件,願與佛力,最關重要,缺一不可。其餘五種,只要能具有一種,這樣的念佛,乃至最少十念也必得往生。如果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就不是這十念往生願的含意了。十念能不能往生,不要問别人,只要問問自己,你這十念,是否至心信樂,已具有七種要件中的那幾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行念佛,都做不得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