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廿一 大願講解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第十九~廿一 大願講解

第十九~廿一 大願講解


十九、勤修我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發菩提心

   這個願,是為一些上等根器衆生而發。已發菩提心,便是立志作佛,更能精勤勇猛,修行六度萬行,積功累德,由觀行相似即佛,乃至分證法身,成就發心、伏心、明心,菩提,而能不以此為滿足。得聞我成佛的名號,淨土、功德等,具足至心,發願往生,復以所修善根廻向,一心念我的佛名佛土,希望生到我的淨土。這些菩薩,在其臨壽終時,我法藏所成的佛,必定與極樂的菩薩聲聞,人天大衆,圍繞四周,共同出現在此臨終的菩薩面前,迎接安慰,一剎那間,往生我國,作阿鞞跋致菩薩。

   佛與聖衆,現其人前,接引往生。約淺説,這是彌陀本願所使。約深説,已證生佛同體的淨心,法爾有淨分依他起相的佛及聖衆現前。如《華嚴經》說:「衆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所謂:不來而來,無見而見。不去而去,無生而生。生則有生,去則不去。有如省庵大師臨終所説:「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這是已悟以後的菩薩往生實況,不同於一般凡夫的。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的法門,就是根據此願而來。善財及華藏海衆,往生極樂。本經後文所説十四佛國,無量菩薩,皆當往生,均此一類,都是上根利器的大菩薩,往生西方,圓滿菩提。

二十、繫念必得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什麼叫繫念呢?就是繫心一處,也就是《遺教經》說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這是念佛的要訣。只有彌陀名號,及西方淨土的清淨莊嚴相,常掛心頭,不會須臾失落,這就是繫念。所以淨土法門,是不廢世業,士農工商,中下根的任何人都可以修的。譬如戀愛中的男女,不是時常繫念對方,仍然照常工作生活。不過,有些衆生,雖聞彌陀名號,不信不念,甚至誹謗,便自沉惡道。或信不謗,欲愛所繮,不願念佛往生。或有得聞佛名,便起信願,欲生彼國;但逢惡友,教令廣作衆惡,命終時又不遇善友,不能念佛。這種情形,世間很多,都不得往生。所以能夠聞名繫念,植衆德本至心廻向,這就具足信願念行,必得往生,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因此法藏發願,假如有這樣繫念的心,經常念我的佛名國土。發菩提心,隨緣隨分,培植一些善根,做些功德,把這些善根功德,至心廻向,作為往生我國的資糧。具深信願,必定欲生我極樂國土,那是必得往生的。如果具足了這些條件與往生資糧,却不得往生的話,那我誓不成佛。

廿一、各具三十二相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18、19、20三願,總為攝受十方一切衆生,皆得往生法藏所成的佛國。所以古德有把十八願說是下輩往生,十九願説是上輩往生,二十願說是中輩往生的。已生以後,更要令得種種福智莊嚴,所以有具三十二相的願。三十二大人相,是印度文化傳統所說轉輪聖王,具有特殊莊嚴的形相,故稱大人相。從頭頂肉髻相,至足下安平相,共有卅二種,下卷再詳説。據婆羅門教的經典説,如果有大福德,生來具有卅二大人相,必作轉輪聖王,統治四天下。或作佛,三界獨尊。在我們這個世界,是很少有的。轉輪王的卅二相,又不能與佛相比,雖有不明顯,更没有放光現佛,説法度生,種種神通示現等事。可是只要生到極樂世界,人人皆有如佛的三十二相,這是法藏菩薩的大 願所賜。如果以此土修行來説,那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滿,再經一百大劫修相好,才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多麽不容易!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