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爲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不知好好把握機會修習正法,白白浪費暇滿人身,這種行爲和畜生有什麼差別?
《弟子書》說,「貪圖現世快樂,就像小象貪著深井邊的幾根嫩草,爲進口腹,不惜讓自己陷入墮險坑的危險。」修習正法,特別是大乘佛法,不是隨便就可以修的,一定要具備前面說的八無暇、十圓滿功德。如《弟子書》說,「只有人道眾生才能發菩提心,修持殊勝大道,成爲眾生導師;連具有大力的天龍、阿修羅、金翅鳥、持明、緊那羅、腹行動物等,都無法發這麼有力的菩提心。」
《入胎經》也說,「儘管人道有無邊痛苦,卻是六道中最殊勝的,即使經過一千萬劫也不易獲得人身。諸天臨死前,其他天人還特地祝願,希望他投生到安樂處;他們說的安樂處,就是指人道。」想想連諸天都把人道當成發願往生的地方,可見得人道有多珍貴!欲界諸天過去世身爲人的時候,因爲修道習氣濃厚,還有機會證到見道位;投生到欲界天,因耽溺五欲樂事而難獲新證;投生到色界天或無色界天,根本連修習聖道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經典才把天道當成八無暇之一。
2.真正能修道的寶貴身,就是人身;不過投生到北俱盧洲也沒辦法修道,因此經典讚歎其餘三洲,尤其南贍部洲最殊勝。
懂得這層道理,就要想想「我現在獲得這麼珍貴的上妙人身,怎麼能虛度空無果利?如果白白荒廢這一生,還有什麼比這更自欺、更愚昧的事?我會經千百次流轉到惡趣等無暇處,現在好不容易獲得人身;卻又空耗此生,來世註定要到惡趣受苦。倘若執迷不悟,豈不是被惡咒蒙蔽,簡直是愚昧至極。」應該以各種方法,反覆思惟暇滿義大的道理好好修習,如馬鳴菩薩說,「得到寶貴人身才能度過生死彼岸,種下成佛的種子,這遠比得到如意寶珠還要珍貴。有智慧的人,哪敢浪費生命?」
《入行論》也說,「得到暇滿人身卻不修善,沒有比這更自欺、更愚蠢的。知道暇滿的道理,卻還放任自己愚蠢懈怠,非得等到臨終才擔心憂惱,害怕墮入惡趣,那有什麼用?既然害怕被地獄猛火焚燒,又何必生前造惡,死前忍受後悔之火煎熬?好不容易偶然得到寶貴人身,原本可以成就許多利益,我卻放逸虛度以致落入地獄受苦,就像被人下咒。如果還有一點知覺,卻依然故我視若無睹,那到底是什麼魔障蒙蔽我?擾亂我?」種敦巴問僅哦瓦,「有沒有思惟暇滿人身?」僅哦瓦每次修法前,都會先唸《入中論》的偈頌,「能自主修法、具備順緣的時候,卻不好好把握機會;等到墮入惡道無法自主,要靠什麼脫離惡趣深淵?」僅哦瓦的做法,值得我們效法。
3.必須思惟暇滿具有重大意義,能成就究竟利益與暫時利益。
暫時利益是獲得增上生,由持戒得身圓滿、由布施得受用圓滿、由忍辱得眷屬圓滿,有人身才能修習圓滿的因,從獲得增上生與決定勝的角度去思考人身多麼寶貴。不晝夜勤修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因,白白壞失人身,入寶山空手而歸,來世必定毫無安樂,更不用奢望再獲寶貴人身。失去人身,等於永遠沒有機會結束痛苦,世間哪有比這更欺誑的事?要好好想想這些道理,如馬鳴菩薩說,「好不容易累積了無量劫的善因,才得到的寶貴人身,卻因爲愚昧無知,不知爲後世福報造集善業,死後只得墮落惡趣遭受無邊痛苦;就像商主已經到了寶洲還空手而返。不積聚十善業,註定來生無法得人身;失去人身,哪有安樂?得到人身卻不修行,簡直愚蠢至極。」
思惟後,應當強烈發願,期許自己攝取修行精要。如《入行論》說,「既然已經付給你(指自己的身體)應有的工資,你就應該好好報答,做對我有利的事,不要老是要我爲你做牛做馬白白養活你。如果你不利益我,我也不會再繼續給你好處。」又說,「人身是可以度過生死苦海的船筏,難以獲得,千萬不要被無明愚弄,非時睡眠,浪費時間。」又如博朵瓦在《喻法》說,「寶貴人身,比長年住在地底的昆蟲探頭出來禮佛還難、比盲人騎野馬還難。不要像後藏人吃魚捨不得吞下去,硬是掐住自己的脖子一樣;也不要像饑荒時小孩子捨不得吃青稞粉,藏在背後卻被狗吃掉一樣,反而白白浪費暇滿人身。」現在就應該發願修習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