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修習死亡無常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二、如何修習死亡無常

二、如何修習死亡無常


   由三個根本、九個因相、三個決定修習死亡無常。第一根本是思惟一定會死、第二根是本思惟死無定期、第三根本是思惟除了佛法,其他都沒有意義。

1.第一根本,思惟一定會死

   第一因思惟一定會死,只要有受身就會死。

   《無常集》說,「連佛、獨覺、聲聞弟子都要示現捨身,何況凡夫?」不管住在哪都難逃一死,如前經說,「要躲到哪才能免除一死?根本找不到。不在空中、不在海裡、不在山縫間。」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沒有例外,如前經說,「不管過去或未來,所有眾生都要捨棄今生,趨往來生;智者通達『有漏身都是壞滅法』的道理,故能安住正法。」

死亡

   即使施咒用藥,也不能阻退死亡,如《教授勝光大王經》說,「例如有四座大山,上面接天、下面觸地、堅硬穩固、毫無裂縫、沒有損壞、極爲緊密,從四面八方逼近,中間所有的草木、樹幹、枝葉、有情都被碾成粉末,儘管跑得快,也逃不掉;儘管力量大,也擋不住;儘管有財富,也無法賄賂;儘管會法術,也無法退阻。大王!同樣有老病死衰四件恐怖的事,不是靠速度、力量、財富、咒術可以避免。老能摧壞強壯、病能摧壞健康、衰能摧壞圓滿、死能摧壞命根。這四件事情一旦來臨,根本沒有辦法阻止它們損害強壯、健康、圓滿、命根。」迦摩巴說,「活的時候就要怕死,死到臨頭才不必怕。我們卻相反,平常不怕、蠻不在乎,臨終才搥胸頓足擔心受怕。」

   第二因思惟壽命不會增加,只會減少。

   《入胎經》說,「從現在起好好保養身體,頂多活到一百多歲。」活得再久,還是有個限度;即使超過一百歲,還是有個盡頭。十二個月過完,就是一年;三十天過完,就是一個月;一晝夜過完,就是一天;十二小時過完,就是一個白日,時間每分每秒不停,生命也是這樣流逝。算算現在已經過完大半輩子,所剩的日子不多了;想要增壽,即使只求一剎那也很難,倒是減壽這件事,隨著時間流逝從不停止。《入行論》說,「晝夜不暫停,壽命有減無增,我怎麼可能不死?」可以用各種譬喻增強信念,例如壽命就像織布,雖然每次只織一縷,終有織完的一天。壽命就像待宰的牛羊,每一步都趨向死亡。壽命就像湍急的江河,向前奔流不返。壽命就像險崖上的瀑布,迅速宣洩不止。壽命就像被牧童執杖驅趕的牲畜,只能乖乖回到欄圈;眾生面對死亡,毫無招架能力。如《集法句經》說,「就像織布,經線隨著瑋線逐漸減少,壽命也是如此。就像被牽到屠宰場的牲畜,步步逼近死亡,壽命也是如此。就像瀑布流水,流下去就不再回頭,壽命也是有減無增。即使費盡千辛萬苦增加了一點壽命,還是很短促,又充滿痛苦迅速壞滅。就像執杖畫水,水過無痕。又像牧童驅趕牲畜,終歸來處。壽命也是被老病摧趕,回到死主面前。」

續讀下文(請點按這裡) ……

   傳說阿底峽尊者在水邊說,「看著流水淅瀝淅瀝,很適合用來觀修無常。」說完之後,尊者立即修習念死。《大遊戲經》也引述各種譬喻,「三有就像秋天的雲彩,變化無常;輪迴就像演戲的角色,轉換不定;壽量就像空中的閃電,快速消逝;生命就像險崖的瀑布,奔洩不止。」又說,「這些道理只要稍稍自省,就會瞭解有爲法都是壞滅無常。」好好思惟這些例子,一定可以引生定解;光是浮空掠影隨便想想,然後藉口無法生起定解,這樣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如迦摩巴說,「說什麼已經思惟,卻沒有定解?那就要問問,你是怎麼做的?白天散亂、晚上昏睡,不要打妄語了!」不是在臨死前,死主才來討命;活著的時候,行住坐臥,生命都在減損當中。打從入胎開始,時間就沒有停過,每分每秒都被老病使者牽向死主。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態度,認爲現在活著很滿足,完全不想來生;眼看掉落山谷就要粉身碎骨,在還沒碰到地以前,誰能享受片刻歡愉?如《四百頌釋》引經論說,「國王!從在母胎結生 的第二個剎那,壽命就沒有一刻休息,時時向死亡邁進。」《破四倒論》也說,「例如從險峰墜落即將喪命,哪有人在未著地前,享受空中片刻安樂?結生到死亡也是一樣,既然知道每天都在快速逼近死亡,在尙未死亡的空隙,哪有短暫快樂可言?」以上說明快速死亡的道理。

   第三因思惟活的時候不一定有時間修習妙法,還是得死。

   就像前面說的,即使活到一百歲,也不要認爲時間還很充裕,以後再修。扣掉沒有意義的事,已經耗費多年,再扣掉睡眠、懶惰、散亂的時間,年輕力壯轉眼老邁枯朽,就算想修,也力不從心,所以說真正能修的時間實在少之又少。《入胎經》說,「以一百歲計算,一半花在睡眠,一到十歲年幼無知,不知修行;八十到一百歲年老體衰,一想到死亡逼迫,就憂愁苦嘆、怨恨煩惱,也沒辦法修;再加上疾病纏身、閒談放逸,能修行的時間所剩無幾。」《破四倒論》說,「就算可以活到一百歲長壽,年輕幼稚、老年無力,再扣掉睡眠病痛等,能快樂安住正法的時間有多少?非常少。」伽喀巴也說,「以西藏人平均年齡六十歲計算,扣掉吃飯睡 覺、生病等等,能修的日子頂多不到五年。」

   由前面三個因,產生第一個決定:就算此生幸福美滿,死前也只剩下夢般的回憶。

   既然知道死亡這個敵人註定會來,逃也逃不掉,爲什麼還要貪愛今生?必須當機立斷,發誓修習正法。如《本生論》說,「唉!這些迷惑眾生的事,既不堅實、也不值得高興,就像歡喜參加姑姆達盛會,最後只能空留回憶。因爲對法性愚昧無知,才會不怕死;真是奇怪,死主已經阻斷所有生路,不管往哪走都難逃一死,你們竟然不怕,還興高采烈參加盛會。眼前就有傷害生命的老病死大敵,把我們趕到來世苦趣,無路可逃。聰明的人,哪有心思貪愛姑姆達盛會?」馬鳴菩薩在《迦尼迦書》說,「閻羅王沒有同情心,無緣無故殺害眾生,眼看他就要來了。智者哪敢放逸度日?趕快在閻羅王放出毒箭,取人性命前,修習能夠圓滿自利的正法吧。」

2.第二根本,思惟死無定期

   從現在開始往後算一百年,一定會死,但不確定什麼時候,不要說以後了,連今天死不死都沒有把握。所以,要學著把心安住在「會死」的念頭,思惟今天就要死了。如果一直想著今天大概不會死,就表示心執持在「不會死」,每天忙著計劃許多長遠目標,好有把握這輩子可以活很久。這麼一來,自然會忘記爲來生打算。萬一還沒心裡準備,死亡就突然降臨,內心必定懷憂忿恚、苦惱不已。

生命迅速

反之,隨時想著今天會死,卻有助於成就來生利益。即使當天沒死,因爲念死之心催促,每天造作善業也很好;萬一不幸真的死了,更顯出及時行善的迫切性。這就像自己有個仇家,不知哪天會找上門,在仇家尙未出現以前,每天小心防範。如果每天都能提起「今天一定會死」的念頭或者至少想想「一定會死」,就懂得把握機會爲來生打算,不會短視近利只顧今生;缺乏念死的想法,總覺得往後還有很長的日子要過,自然會花心思計劃,把來生拋在腦後。例如準備長久住下來,爲了住得舒服,肯定會大肆裝璜;不想久住,反而會把心思花在下一個住所。

   第一因思惟南贍部洲壽量不定。

   在四大部洲裡,北俱盧洲的壽量最固定,可以活滿一千歲;東勝身洲及西牛貨洲雖然不確定,也多半能活到歲數的極限,其中只有南贍部洲不確定。南贍部洲的人,劫初有八萬四千歲,劫末只剩十歲。不要說劫初劫末,就看現在,隨時有人死掉。如《俱舍論》說,「南贍部洲壽命不定,劫末只有十歲,劫初無量歲。」《集法句經》說,「有些人上午還看得到,下午就死了;或者下午還看得到,隔天早上就死了。」又說,「不論男女老幼、身強體健,誰敢保證年輕一定活著?有的人在母胎就死了,有的剛出生、剛會爬、剛會走就死掉;有的人可以活很久,有的人像落地熟果突然,夭折。」要多想想平常所見所聞,如果上師、親屬、朋友年輕時,就因爲內外死緣和合,心願未滿之際突然喪命,那就更應該仔細思惟死亡無常,絕對要發起必死的心。

   第二因思惟死緣極多,活緣極少。

   死緣極多,危害生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蓄意及非蓄意傷害,如魔、人、非人、毒蛇、猛獸等等,身體內部的疾病、四大,外在的災害等等。這個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組成,四大有時互相傷害;四大不調會引發疾病,甚至喪命,由於死因與肉體併存,活著哪有安樂可言?如《大涅槃經》說,「死想是指想到命根常被眾多怨敵包圍,每個剎那都面臨被毀滅的危險,根本沒有活命的機會。」《寶鬘論》也說,「人命與死緣,就像風中燭火岌岌可危。」《親友書》也說,「壽命遭受眾多死緣傷害,比水泡還脆弱;只是靠著出入息維繫生命而已,一覺還能睡醒,還真是很稀有。」《四百論》也說,「四大均衡不相危害時,還可以僥倖活著;四大不調時,卻說舒服快樂,實在很不合理。」

   活緣極少,現在正是五濁惡世,能夠造集放生、護身、施藥等善因,獲得長壽久住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加上飲食養份不足、醫藥療效不佳,削弱治病的力量;原本供給體內養分而受用的食物,因爲四大不調而難以消化,即使消化,對身體的滋養又有限,加上善業力小、惡行重大,想要靠著修行念誦,累積延年益壽的資糧實在很困難。

   有時候活緣又會變成死緣,原本爲了避免死亡而成辦的飲食、房舍、友伴,卻因爲飲食過量、不足或不適宜,房屋倒塌,親友反目,轉變成致命原因。換句話說,只要因緣聚合,活緣也會變成死緣。活著終歸趣向死亡,即使活緣多,也不能憑恃自欺。《寶鬘論》說,「死緣極多,活緣極少,活緣又變成死緣,才要常常修習善法。」

   第三因思惟身體脆弱,死期無定。

   身體像水泡一樣,不必太用力傷害,光是被芒草割也可能喪命。死緣奪取性命的方法,實在很容易。《親友書》說,「劫末同時出現七個太陽,連堅固的大地、須彌山、大海都燒為灰燼,何況脆弱的人身?」

   由此產生第二個決斷:透過前面的思惟,雖然沒有能力預知死期,也不要以爲還有很多時間,應該立刻發起誓願,決定當下修習正法。

   如《迦尼迦書》說,「死主不講情面突然出現,千萬不要拖到明天,現在就要修。那些說明天後天再修的人,絕非賢者。你什麼時候死?誰知道有沒有明天?」大瑜伽師吉祥勝逝友也說,「國王!向四大借來的身體,現在正值無病無痛的安樂時期,應該把握機會做有意義的事,修習不怕老病死衰的無死心要,不要等到被病痛折磨,死到臨頭才想修,那有什麼用?」三根本最重要的是思惟死無定期,唯有這個可以改變懶散拖延的心態。


五濁,從人壽二萬歲起,面臨五種不清淨,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 命濁;隨著時間,混濁的程度愈來愈嚴重,稱為五濁增時。

3.第三根本,思惟死時只有佛法有意義

   第一因思惟親友無盒,眼看即將捨世,前往來生,平日恩愛的親友萬般不捨圍繞在我身邊,又有什麼用?沒有人可以與我同行,沒有人可以替我死掉。第二因思惟財富無異,生前坐擁家財萬貫,死後什麼也帶不走。第三因思惟身體無益,連一起出生的肉體也要丟棄,何況其他身外物。從這三個因產生第三個決定,縱使此生親眷受用、身體相貌一切圓滿,最終還是離我而去,我也會捨棄它們獨自往生。反正今天就要死了,死前只能依靠佛法,佛法才是真實究竟的道理。《迦尼迦書》說,「臨終,代表引生此世異熟的業力快要窮盡,即將和引生來世異熟的新業爲件。這時只有業隨身,其他什麼都帶不走,所以生前就要修習妙行。」吉祥勝逝友也說,「國王!您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死的時候就像獨自在曠野遭遇敵軍,身邊沒有兒女、妃子、衣食、親友爲件,沒有王宮王位庇佑。即使生前手握千軍,那時候看不到也聽不到;即使生前萬民擁戴,那時候也無人隨行。不要說這些了,光是生前虛幻的赫赫威名都沒用,更何況其他東西?」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