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結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七、小結

七、小結


   違犯皈依學處,等於虧損或捨棄戒律。有六種嚴重的犯行足以構成捨戒,包括各別學處三種不應做的事,即皈依外道、傷損眾生、與外道共住;及捨棄三項應做的事,即經常修習皈依、寧願捨失性命不捨皈依、供養三寶。有些人認為有九種行為,除了上述六種,再加上違反各別學處中三項應做的事,即不恭敬代表佛的佛像、代表法的經典,代表僧的法衣。除此之外,違犯其他學處只算虧損,不算捨戒。如果遭逢危及生命的事而捨棄三寶,的確算捨戒。不捨棄三寶,卻貪愛與三寶相違的外道上師、典籍與教徒,儘管嘴巴沒說「要捨棄三寶」,事實上已經失去信心,就構成捨戒。除了這二種情況,其他違犯皈依學處不算捨戒,只算戒律有所虧損。

   皈依是進入佛教的大門,不是口頭說說就行,必須靠殊勝力量去除修法上的內外違緣。對三寶信心強烈,自然容易引發、倍增皈依的功德,並且不易退失。因此要照前面所說,由害怕輪迴痛苦、憶念三寶功德而接受皈依,努力修習學處,避免違犯戒律,這是很重要的關鍵。

   為什麼三寶可以救護我們?只要想到死亡及來生可能墮入惡趣,對輪迴就會產生恐懼,要避免怖畏、獲得救拔,唯有藉助三寶之力。為什麼皈依三寶有這麼大的作用?如《集法句經》說,「能拔斷三有毒箭的教法,我已經告訴你們了;如來是開示教法的大師,僧伽是修習教法的友伴,應該立誓努力實踐。」佛是皈依的導師,僧是皈依正行的助伴;法,是正皈依。唯有身體勵行實踐法寶,才能真正脫離怖畏。

   如何得到最究竟的法寶,斷除煩惱障及所知障?就是在初修時,一點一點遠離過失,一點一點累積功德,靠著斷、證功德輾轉增上,慢慢走向成佛果位。這是唯一的道,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不要想從天上忽然飛進一個東西,或者靠著神通加持的力量,使我們解脫;一定要親力親為。皈依後,不是把功課推給佛菩薩,透過加持輕鬆成佛。這種念頭只會助長自己的三毒煩惱,對解脫一點幫助也沒有。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