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止觀的自性
書籍目錄
第一部  道前基礎
第二部 共下士道
三、輕重差別
四、說明十善業
五、思維別業果
六、思維因果後如何正行
七、生起下士意樂的量
八、破除邪執分別
第三部 共中士道
四、分別思維六道痛苦
二、集業
三、死亡
四、結生
三、幾世圓滿
四、生起中士意樂的量
五、排除錯誤見解
六、抉擇能趨入解脫道的體性
四、如何對治煩惱
五、分別說明斷除煩惱
第四部 上士道
三、如何策發菩提心
四、略說七重因果
五、正式修習七重因果
六、寂天菩薩的自他相換教授
二、已得守護
三、還出方便
四、願心學處
三、解釋學處次第
三、差別
四、實際財施
五、意念財施
六、小結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三、差別
四、如何修習
五、總結六度
三、如何攝受眷屬
四、解說四攝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三、住所緣時如何修
四、住所緣後應該如何修
五、引生住心
六、成就奢摩他
二、抉擇補特伽羅無我
三、抉擇法無我
四、差別
五、止觀雙修
六、修習毘鉢舍那成就的標準
總結
二、金剛乘的修習方法
二、止觀的自性

二、止觀的自性


   奢摩他的定義,如《解深密經》說,「就是這樣思惟善法,在安靜的地方獨處,把心專注在善所緣,思惟聽聞到的義理,然後保持思惟的狀態,直到獲得身輕安及心輕安為止,由此產生的禪定稱為奢摩他,也就是菩薩能善巧修習奢摩他。」至於要串習哪些義理?包括所有聽聞的十二分教、五蘊等道理,以此當作思惟的所緣境,透過正念正知的功夫,把心安住在道理上不散亂,一直到任運而住,獲得身心輕安所有喜樂,這個境界才算達到奢摩他。要獲得三摩地,必須向內攝心、不散亂,在這個階段暫時不必通達諸法空性。

   毘鉢舍那的定義,如《解深密經》說,「修止後,有了身心輕安的基礎,繼續把心安住在所緣境,去除其他外境行相,專注修止所緣的善法,進一步思擇由禪定所生的概念。也就是說,在前面奢摩他階段,心中已經生起明顯的善所緣影像,這時候再加入觀察慧,以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四種慧行了解義理,如果能夠做到堪忍、好樂、覺知、析辨、觀察,就達到毘缽舍那的境界,也就是菩薩能善巧修習毘缽舍那。」

   1.聖者無著菩薩說,「正思擇,是指思惟世俗諦的盡所有性;最 ……

…… 以下內文,請看原書。

三、止觀雙修的道理
四、次第決定的道理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