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緣順緣,冤家恩人
書籍目錄
【第一部】法影一世紀
清念上人
太虛大師
大醒法師
續明法師
演培法師
妙欽法師
李子寬
善導寺
扎根
福嚴精舍
壹同寺
慧日講堂
外弘
菲律賓、新加坡 馬來西亞、香港
泰國
妙雲蘭若
報恩小築
行迹
美國法誼
台灣法緣
點 燈
星雲大師
聖嚴法師
證嚴法師
傳道法師
昭慧法師
厚觀法師
著述 (列出印順導師著作年表)
嵩壽
【第二部】 慧命百春秋
百歲嵩壽
逆緣順緣,冤家恩人

逆緣順緣,冤家恩人

   圍剿圓明(法師),有請慈航,舉書密報,招招式式都瞄準印順導師,引動漫天風雨,印順導師終於了解了問題的眞正所在:

   「我得罪(障礙或威脅)了幾乎是來台的全體佛教同人。一、我來台去日本出席世佛會,占去了長老法師們的光榮一席。二、我來了,就住在善導寺。善導寺是台北首剎,有力量的大心菩薩,誰不想主持這個寺院,舒展抱負,廣度眾生呢!三、我繼承虛大師的思想,『淨土為三乘共庇』。念佛,不只是念阿彌陀佛,念佛是佛法的一項而非全部;淨土不只是往生,還有發願來創造淨土。這對於只要一句阿彌陀佛的淨土行者,對我的言論,聽來實在有點不順耳。四、我多讀了幾部經論,有些中國佛教已經遺忘了的法門,我又重新拈出。舉揚一切皆空為究竟了義,以唯心論為不了義,引起長老們的驚疑與不安。五、我的生性內向,不會活動,不會交往,更不會奉承迎合,容易造成對我的錯覺 —- 高傲而目中無人。

   有人說,台灣佛教本來平靜,爲什麼印順一來,是非就那麼多?其實,印順導師也感到希奇:「我沒有來台灣,二十多年平靜無事,深受(連台灣在內)長老法師們的關護。為什麼一到台灣,就成了問題人物!不是我變了,也不是長老法師們變了,主要是我出席日本世界佛教友誼會教友誼會,住進善導寺。我不自覺的,不自主的造了因,也就不能不由自主地要受些折磨了。

   即使台灣與印順導師的最初交會,是以風起雲湧作爲歷史舞台的序幕,然而,往後超過半世紀甚至更長的時間,卻又潤受著印順導師的法乳甘露。印順導師的體悟是「台灣與我有緣」,這不可思議的逆緣與順緣,透發著多麼錯綜難解的因緣深意啊。

   但印順導師完全想像不到,《佛法概論》竟會席捲成他生命中的驚濤駭浪,波瀾詭譎地把他沖向政治案件的險灘。

   回顧《佛法概論》的前身《阿含講要》,是民國三十三年,印順導師爲漢藏教理院的同學們闡述《阿含經》的講稿;民國三十八年,在廈門把《阿含講要》重編補充成爲《佛法概論》。戰雲密布之際,印順導師到了香港,恰在計畫前往四川縉雲山前,妙欽法師寄來一筆錢,他心想,不如先在香港印行《佛法概論》,再走。可是,等到書出版,大陸局勢急轉直下,縉雲山已回不去了。

   幸好沒有回去,逃過了身陷大陸的苦難,而輾轉到了台灣。

   《佛法概論》的行經旅程,就這樣自中國的西南到南方畫了一個弧,從四川講出,在廈門增補,到香港印行,使印順導師因它的出版而脫出赤禍,保住一命;然而到了台灣,卻也因它而被密報是為匪宣傳,陷入那誰知會不會丟掉一條命的風雨險境。

   《佛法概論》所帶來如此奇妙的因緣,印順導師不禁感歎,「假使這本書是人的話,那應該説恩人還是冤家呢!」
   取締的行文已經全國佈達了,李子寬建議印順導師,透過中佛會轉呈有關機關,請求再予審查。

   《佛法概論》被嫌疑之處,主要是「北拘盧洲」那一段。

   拘盧,就是現今印度首都德里,北拘盧在拘盧之北,泛指西藏高原,所以書中寫:「傳說為樂土,大家羨慕著山的那邊。

   問題就出在這裡。以民國四十三年的政治眼光,審度「大家羨慕著山的那邊」爲「隱含共匪宣傳毒素」,印順導師著實受了天大冤枉,因爲「這原是民國三十三年在四川的講稿,發表在《海潮音》,當時都是經過新聞檢查而刊布的。這一講稿,還受到虛大師的獎金,我怎麼也想不到是會有問題。…… 當時是抗戰時期,即使是民國三十八年,西藏也還沒有陷落,能說我所說的北拘盧洲隱隱的指共產區而說嗎?

   提出再審查後幾天,李子寬覺得不放心,向印順導師提出了進一步的辦法,申請修正。
   印順導師依了他的意思,由中佛會轉呈,呈文這樣寫著 ——

   敬呈者:
   印順於民國三十八年,在香港出版之《佛法概論》,專依佛法立論,反對唯物、極權、殘暴,以智慧慈悲淨化人類。
   佛經浩如煙海,佛法概論九十三頁(解說北拘盧洲部分)所述,因在逃難時,缺乏經典參考,文字或有出入。至於所說之北拘盧洲,雖傳說福樂之區,然在佛教視為八難之一,不聞佛法,非佛教趨向之理想地。必有真理與自由,智慧與慈悲,乃為佛徒所仰望之淨土。

   經過這樣的再審查、再修正、檢呈樣本、准予修改,終而得以重新出版了。巨浪濤天的半年,總算安定下來。

   海嘯退去,內心的地平線上有一種沖蝕過後的蒼茫,印順導師後來在自傳《平凡的一生》中,寫下了他對這一事件的深沈思維:「我認識了自己。在過去,身體那麼衰弱,但為法的心,自覺得強而有力,孜孜不息的為佛法的真義而探求。為了佛法的真義,我是不惜與婆羅門教化、儒化、道化的神化的佛教相對立。也許就是這點,部分學友和信徒對我寄予莫大的希望,希望能為佛法,開展一條與佛法相應,而又能與現代世間相適應的道路。《印度之佛教》的出版,演培將僅有的蓄積獻了出來。續明他們去西康留學,卻為我籌到《攝大乘論講記》的印費。特別是避難在香港,受到妙欽的長期供給。這不只是友誼的幫助,而實是充滿了為佛法的熱心。學友們對我過高的希望 在這一次經歷中,我才認識了自己。我的申請再審查,還是理直氣壯的。但在申請修正時,卻自認『逃難時缺乏經典參考,文字或有出入』。我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平凡!我不能忠於佛法,不能忠於所學,缺乏大宗教家那種為法殉道的精神。我不但身體衰弱,心靈也不夠堅強。這樣的身心無力,在此時此地的環境中,我能有些什麼作為呢!空過一生,於佛教無補,辜負當年學友們對我的熱誠!這是我最傷心的,引為出家來,以來最可恥的一著!

   這一段話,不知讓多少人爲之動容,台南妙心寺住持傳道法師在民國八十九年的一場演講裡,就感慨說道:「《平凡的一生》,我不知看過幾十遍了,每一次讀到這裡,總爲之淚流不已!慶幸的是,導師當時沒有爲教犧牲,否則民國四十三年後的鉅著就無從問世了,那豈不是佛教界的一大損失嗎!『慷慨成仁易,忍辱圖生難』,導師忍辱爲法爲人,這難道不是我們四眾弟子的福報嗎?長者風範,悲天憫人!我們千萬要珍惜導師的精心鉅著.並依之信受奉行!」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