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處宮殿,衣服飲食,衆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鉢器,自然在前。金、銀、瑠璃、硨磲、碼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諸鉢,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爲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因為彼土衆生,三業殊勝,故得衣食自然,資用隨意之福。三業是報體,衣食是受用。報體是因,受用是果。相依相成,因果不二。此是法性法爾如是,為稱性之受用。由三業清淨而有之福,這名清福。三業不淨而有之福,如世人有漏之福,是為癡福。清福能自利利人,癡福能自他俱害。佛弟子當求清福,勿貪癡福。
以娑婆世界衆生來説,享受五欲之樂,要算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最為第一。衣食住及一切資生莊嚴之具,皆是自然化現而有,故曰自然之物。舉此天比況極 樂衆生,享受自然。其實彼土六塵是勝妙、無漏、無盡,稱性有的。此土第六天,是粗劣、有漏、有量,修十善業而有的,那能相比。經文只說飲食一項,其自然勝妙,便是超過此土六天所有。其他衣服,宮殿等,皆應念現前,無不具足,微妙希有,清淨快樂。經文從略,不再詳説。
能資持根身不壞名為食,有九種前面已説過。經文説:意以為食,即念食。身心柔軟,即禪悅食。見色聞香,即觸食。無所味著,即法喜食。實無食者,即解脫食。是故極樂世界衆生的飲食,是世出世間圓融無礙,唯有這樣,才能得無有衆苦,但受諸樂。其他資具及六塵境界,莫不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