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一、正報微妙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己一、正報微妙

己一、正報微妙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極樂衆生,人人皆有高明的智慧。智是於一切事理能有決斷,慧是於一切性相因果了了分明。這不是世智辯聰,而是徹底認識宇宙人生真相,能辦一切事的出世無漏智慧。神通,是約六通說。有天眼等四通,能明白過現未來,他人他方的,種種事相因果,故名為洞。有神足通,能徧歷十方。有漏盡通,能究竟涅槃彼岸,故名為達。智慧神通,是內德的微妙。咸同一類,形無異狀,這是外身的微妙。如是內外微妙的正報,實非三界六道所有,故日非天非人。但因順餘方,就是順他方世界衆生的名稱,所以也有天人之名。顔貌端正,是指五官四肢,容顏面貌,都是非常端正,具有卅二相,故曰超世希有。這是轉輪聖王,或是諸佛才有,真是希有難見。不說諸佛,就以轉輪王來說,人壽自八萬歲遞減之後,即無轉輪王出世,真是難見。因為是蓮華化生,不是父母所生,故曰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這二句話,是以空無實質,來形容身無障礙。如花有香,鏡有光,可見可聞,而不能捉摸。中國的道家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然後有八卦,乃至宇宙萬有。以佛法來看,無極是屬於頑空,也就是無色界的第四天。蓮華化生,是屬於淨心緣起,乃意生身,不屬三界,不能看成同樣。譯為無極,是借此間人所易知的名相而已。如《大智度論》説:「三界外有諸佛淨土,非三界攝。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無色界。」三界内有天人,超出三界的衆生,故名非天非人。本節所明正報微妙,是本願第三、第四、廿三、廿四、廿五、廿九、三十、四十六等願功德所成就。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