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會之主流文化是以希伯來文明為主軸,一切悉以競爭與掠奪為目標、為終極,大自國際間的戰爭或貿易金融,小至個人的工作生活,無不在如何勝出中作較量,所以人人、事事、物物無不皆在恐懼的競爭中存在著,也因此每人之生活既恐懼、緊張也無奈地被逼迫著。
社會的生活架構如此,學校的教育宗旨也如此。學校的教育本質本來是教導純真地為人處世,古稱之為「大學」。而今教育的內涵全是小學的範圍,皆是效率、競爭,無人性之考慮,以致於今日社會雖然物質建設突飛猛進,而人性大量淪喪,所得物質愈高,心靈痛苦愈大,這是今日社會上人性的普遍悲哀。然而,卻無人對此產生反思,乃至無有一絲的補救辦法。
這是由於民主政治的共犯結構所使然!民主政治的共犯結構是由選舉、福利及成長三要素所組成,此三要素的共同結構,即是今日民主社會災難的根本原因。此結構對國內是一套系統,對國際上又是另一套系統——掠奪制度,亦即貿易、血汗工廠及環保,此三要素是西方掠奪他國資源的一套 掠奪制度,二者構成了民主共犯的兩面手法,此兩面手法使得全世界陷入了矛盾與慌恐不安的境地!
這是世界範疇內的主流結構,此種價值觀是人為的形態,且在形成的初始動機上就建立在強權掠奪的基礎上。自從十六世紀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與哥倫布等簽訂掠奪計畫與分贓制度以來,逐漸形成了今日的民主共犯結構。而此一掠奪計畫及分贓制度,正是西方民主法制的淵源。直到今日的華爾街金融制度,無不皆濫觴於此一淵源。
此一制度的最可怕癥結即在「螺絲紋進」現象。此一現象在兩方面皆起到全方位的效用,即:
一、在國內外方面,是雙面手法:一者對外國掠奪,令其貧窮落後,一者對國內提倡社會福利,以此社會福利而獲得國內選票的支持與社會價值觀的建立與支持,並繼續對外壓榨與掠奪。這是進步國家(掠奪者)、落後國家(被掠奪者)的分野。此一情形正覆蓋全世界。
二、在個人生命價值觀方面,也是雙重人生價值觀:一者要人人在競爭上成功,另一者不擇手段令一切人皆失敗,否則自己如何能成功呢?因此,在生活中充滿了不信任,人生皆在恐懼中,唯利是圖,患得患失。憂鬱、壓抑、恐懼、逼迫、無奈、空虚、茫然,這已經是今日世界普遍存在的現象。若問其人生價值觀,則是唯有追求成功。然則成功是什麼?茫然與痛苦而已!
當然,全世界各地皆有不少有志之士,分別在各種不同的領域中從事各種挽救的工作,然皆未意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有關國際形勢方面,是無人關懷人性的!所謂人權問題只是國際鬥爭的伎倆,最重要的是國際資源的掠奪戰爭以及對地球無止境的破壞!這不是我們一介書生所能為,但對人生價值觀方面,書生之見尚可有一方之力可以用為襄輔社會安定之用,故而有生命教育之倡議!
生命教育是知識份子覺醒後的時代產物,此一覺醒是覺悟到民主共犯結構制度對人類與地球的三大破壞:
第一,對大自然的破壞;
第二,對人際和諧的破壞;
第三,對人性與靈性的破壞。
在對大自然的破壞方面而言是希伯來文明的原罪,也是民主共犯結構下的必然產物、必然的結果。此種民主共犯制度本質上即在掠奪資源,怎麼會為被掠奪的受害者進行保護乃至良知上的收斂呢?所以,此乃強權國家窮兵黷武的藉口與社會價值觀。所以微小的知識份子覺醒之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透過國際貿易與自由貿易,及強權保護的兩面手法,將污染與破壞留給被掠奪者,這種隱藏式的侵略已經被民主共犯結構賦予了法制化的合法定位,任何國家想要追求經濟發展與成長,必然伏首稱臣於此共犯結構之中。
其次,在對人際和諧的破壞方面而言,此是希伯來文明的恐怖特色!其原始教義是誅殺一切外族,逮至遇到埃及人才改為博愛統治,但至君士坦丁大帝與教皇簽訂合約後,掠奪了環地中海世界,接著便是一千多年的黑暗時代。唯一的事蹟就是十字軍東征至今。自從十四世紀文藝復興以來,希伯來文明再度抬頭,直至今日席捲全世界,創造了新一輪的掠奪普世價值觀。
此一價值觀是由經濟成長領軍的工商企業界推動的,它透過自由競爭的白手套進行瘋狂掠奪,並透過價格競賽與反傾銷法的兩面手法,一面推動血汗工廠的誕生,一面採取政治鬥爭的人權主義,雙方夾擊,令所有被掠奪國家的資源與勞力全部賠送給進步或稱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的一切作為!如是透過工商貿易不但造成國際族群的衝突,亦使國內各族群的和諧遭到破壞!而這些已開發國家更以對族群破壞的制度重建作為進步的象徵,對於族群和諧未受破壞者視為貧窮與落後。
所以,這種普世價值觀不但在國際間造成國與國之間的對立與衝突,也在國內的貧富之間,成敗之間形成對立與衝突,嚴重地破壞了人際和諧的社會倫理。尤其是在想要東施效顰的發展中國家與地區,效法不成,往往成為列強的血汗工廠、血肉市場,以及污染物的集中地區,其社會原本的生存和諧完全被迫害與破壞殆盡。
最後是在人性與靈性的破壞方面。希伯來文明最殘酷的罪過、最可怕的破壞就是對人性與靈性的毀滅!此種民主政治、法制、輿論的結構成長,福利、貿易等共犯結構的制度只是其摧毀人性與靈性的手段而已,而且視無人性的制度為效率、進步,看今日的醫療制度、教育制度及老人制度即可明白,此中對人性與靈性的傷害源頭即在分工與專業。放眼全世界的教育,全是專業的小學教育,全然無視於大學教 育,且視大學教育為迂腐、落後與迷信。而大學教育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此所謂的大學教育即是《禮記‧禮運大同篇》上記載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理論的理想如此,而事行方面即是三禮上的「天 地君親師」的中堂制度。
不論稱為大學制度也好,倫理制度也好,它是世界上、人類史上唯一的奇蹟創造者,創造了人類唯一歷史不斷、族群與文化不斷的歷史奇蹟。它創造了人類唯一的和諧世界,能夠延續五千年且能逐漸壯大、綿延不斷的歷史,此一奇蹟的淵源即是倫理制度的架構與作用,是倫理與歷史結合的偉大成就。希伯來文明的夢寐以求的目標,中國人早已達成,然而希伯來文明卻夢想以相反的文明制度來達成其目標,豈非緣木求魚!所以中國的這套大學制度才是人類經過實踐的印證,證明為人類和諧制度之藍圖,而希伯來文明的共犯結構是行不通的死胡同!
民主共犯結構對人性、靈性的破壞來自於目標、分工及效率的共犯組織;目標為金錢利益等,分工割離了人性的組合,效率使人忘了生存的目的,而以達成目標為生活的終點站,所以人生就由人性中抽離出來了,人就變成了一部人肉機器——有效率、有目標的生產工具,所以這麼一部有效率的人肉機器,世人通稱為「生活白癡」。「生活白癡」的人基本上靈性皆貧乏,也就是無法啟動靈性的人,而其人生即在長期的分工前提下,找到了適合的工作,然後卯足了勁以最高的效率去達成他的目標,於是他成為某一專業領域(分工)的專家(效率與目標),然而也因此失去了人性,沉寂了靈性。在此一主軸之下,人性逐漸枯竭,人際也逐漸疏離,不惜以大自然的犧牲作為代價,用以達成其既定的目標!
由於民主共犯結構造成了這種靠掠奪自然資源而來的致富,此種致富造成了富人的空虛與恐懼、窮人的悲哀與不幸,人們並沒有富而不驕,反而因富而痛苦更深,此乃時代之不幸。人類的主流價值觀與普世模式已經產生了極大的偏差與錯誤。所以以一介書生也好,知識份子也好,在反思「落伍」與「進步」背後的「幸福」與「不幸」時,其所存在的價值觀以及生活模式,是否有重新界定與釐訂的必要?
因此重拾中國傳統的大學文化、倫理制度,重新放在歷史的舞臺上省視,不禁讓我們大感驚訝,中華民族竟然創造了這麼偉大的奇蹟。這不僅是青花瓷創造了全世界第一國際品牌的榮耀而已,更是挽救人類免於沉淪,挽救地球免於崩潰的唯一途徑!為因應時局的變化,故而提出了生命教育五大議題的具體方案,今日呈現在大眾面前的即是此一偉大工程的第一步!
知識份子,古稱君子或士大夫,是指於人生中有深刻之認知、見解者,偶亦兼有專業技術之人士;知識份子,今稱學者或科學家,是指於專業領域中有所專擅之人士,偶亦兼有對人性、人生之獨到見解者。古之知識份子,是以婆羅門、史官、祭師、巫師為代表;今天之知識份子是以科學家、學者,以及所有從事宗教弘揚的僧職人員為代表。
論其實際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知識份子的存在即在顯揚並啟發生命的存在的價值,或確認生命存在的意義。當然亦可旁及幸福感的創造,但是堅守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卻是知識份子的天職。若無此認知或堅守其崗位者,至多只是一名「多一些知識的工作者」而已!
換言之,知識份子的存在或誕生,是在於他對於生命存在的價值或意義的闡釋與守護的力度。若不能對生命存在的價值或意義加以啟發或肯定的話,那就不是知識份子了!
而今在教育職業化、宗教名牌化的趨勢下,生命的存在、人性靈性的價值與意義已經不復存在,尤其當數位化與流行價值展開以後,人性已被撕成粉碎,尤其在政治挾人權以塗炭靈性的時代,人性已經不復存在。所以,我們呼籲推動生命教育,是在拯救已經蕩然無存的人性價值。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尋回人性的尊嚴,重塑新時代的人生價值觀。人生、良知、人性、靈性,不管您是怎麼定義的,它是生命存在的本質。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在重尋、重塑生命本然的存在,並肯定人性的價值與作用,以人性的價值為生 命之核心教導。讓人們活出尊嚴,活出芬芳,活出價值與意義來,這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為了喚醒沉淪的人類良知,以利生命教育的推動,一則以培育師資,一則以編輯教材,今「幸福二三事」系列叢書即將發刊,此是生命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
生命教育的方向有五大議題,分人生為三段落:
一、出生到結婚;
二、結婚到退休;
三、退休到往生。
在結婚之前的教育問題統稱為青少年議題,此中包括嬰孩時期、兒童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職前教育及婚前教育。
結婚以後的生活有三要項:
(一)家庭議題:包括夫妻生活的調適,生兒育女的家 長態度與立場,指導子女的家教問題;
(二)事業與工作議題;
(三)健康議題。
人生的第三段落是退休生活,在子女進入第二段落的人生階段時,就是自己進入第三段落的時期,此時已經不再像第二段落般工作與奮鬥,是為兌現靈性的生命尊嚴而活著的人生階段,世間的語言稱為老人議題。
合此五個項目,我們稱為人生五大議題。針對這五大議題展開的教育與協助的工作,稱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標的是在開啟人性的存在、肯定生命的尊嚴與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而不是以給予財富、官位、健康或感情為標的,而是在靈性的啟迪下,對於財富、官位、健康與感情給予絕對的肯定,並賦予其應有的價值與意義,而非光禿禿的名相或口號而已。
一、在人生三階段的五大議題當中,青少年議題包括了從出生到二十八歲的各階段教育:
(一)零歲至三歲:離開母體的生命適應性
(二)四歲至六歲:初步社會適應性、倫理觀念
(三)七歲至九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道德與法律
(四)十歲至十二歲:獨立性、認識「人」的存在、責任
(五)十三至十五歲:協調性、尊重與包容、抗壓性
(六)十六至十八歲:創造性、認識傳統與文化的存在,處理矛盾
(七)十九至廿一歲:領導性或襄輔性,人生角色的確定
(八)廿二至廿四歲:職前教育與婚姻教育
(九)廿五至廿七歲:成家立業
(十)廿八至三十歲:人生、人性、家庭與傳承
青少年議題主要是教育問題,教育的對象不是兒童,而是兒童的父母,尤其是十八歲以前的青少年教育對象,主要是父母。十九到三十歲的青年教育,父母與子女是各半的。青少年議題的教育在為人處事上,重點在處事的流程與應對進退的為人態度上。所以,此一大學的民族幼苗教育非常重要,十階段中每一階段皆有實習課程,內容繁庶,詳如每階段教材。
二、第二階段的人生有三大議題:第一階段之人生到結婚以後就結束了,而第二階段的人生是從結婚之後便開始的,此一階段的人生是奮鬥的人生,但奮鬥不一定成功,應如何處理此一人生新階段的考驗,共分三大類別:
(一)夫妻感情的問題:含蓄地說是家庭問題或婚姻問題。這部分包含的範圍極廣,有社會、道德、意識形態、法律、人生觀、價值觀等各各方面。
(二)事業議題:事業、工作、職業等主要的是指收入及理想,或稱為責任或使命。儘管定義不同,但在這部分上面,大致上是一致的問題——無常的起伏,常使人招架不住。
(三)健康議題:此一議題未必發生,一旦發生往往造成人生與家庭極大的變化,尤其是發生在肩負經濟收入的主要成員身上尤然。而一般人在健康時,從不在意身體狀況,一經發生就不知所措!
三、第三階段——老人議題:
人口老齡化的世界性問題,正考驗著人類生命與人性的尊嚴。這是自子女結婚、獨立以後,乃至自己退休之後的人生規劃。
此五大議題,即是我們生命教育的核心工作。
您手上的任何一本書,皆是一方之見,但願有益於各方人士之用,若欲窥全貌,必待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