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善惡臨時別配之。
此頌六識。初句言六識善惡無記三性。現量。比量。非量。性境帶質獨影。一一皆具。以諸識中。唯此具足。故其力最強。三界生死善惡因果。唯此識造。故云三界輪時易可知。所以能取三界生死者。以五十一心所。法法全具。故業力殊勝。但就善惡一念起時。則心所齊 集。以類相從。故云分別配之。則易可知也。然意識有五種緣境不同。五種。謂明了意識。散位獨頭意識。定中獨頭意識。夢中獨頭意識。散亂獨頭意識。此五種緣境。唯後夢中。散亂位二種。單緣獨影境。 其前三種。皆能緣三境。以凡有影像。皆落意識窠臼。故參禪工夫。 必要離心意識者。要不墮光影門頭。以非真實故耳。
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此頌六識業力強勝也。受雖云三受。其實有五。内外麤細之不同。謂苦樂憂喜捨。逼悅心曰憂喜。逼悅身曰苦樂。憂喜苦樂不行時。名 爲捨受。以此六識。於三性三界五受。恆常轉變改易也。正如善時。 忽生一惡念。喜時忽生一憂念。改易不定。次句承之云。若惡念起時。 則根本與隨煩惱連帶而起。若善念起時。信等善法亦相連而起。以其善惡心所齊行。故助其強勝耳。於八識中。能動身發語。獨此識最強。 其造善惡之業。亦此識最強。引者能引諸識作業。滿者能滿異熟果報。故一業引一果。多業能圓滿。其所造業力。招後報者。則牽引八識受生死苦。故八識頌云。界地從他業力生者此耳。故楞伽不立七識。但言眞識。現識。分別事識。足知此識過患最重也。
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此頌六識轉成妙觀察智也。以第六識順生死流。具有分別俱生我法二執。若逆流還源。亦仗此識作我法二空觀。今轉識成智。從觀行位入生空觀。至七信位。方破分別我執。天台云。同除四住。此處爲齊。 從八信起作法空觀。歷三賢位至初地初心。方斷分別法執。故云發起 初心歡喜地。俱生二執方現。故云現纏眠。纏。目現行。眠。目種子。以俱生我法二執。乃七識所執者。七識無力斷惑。亦仗六識入二空觀。 初則有相觀多。無相觀少。至第七遠行地。六識恆在雙空觀。方破俱生我執。俱生法執永伏不起。至此六識方得純淨無漏。相應心所亦同轉成妙觀察智也。若此識成智。則日用現前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一切云爲。皆大機大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