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贅言
書籍目錄
唯識贅言

唯識贅言

隔條

一、人心與道心

   奘公在八識規矩頌中,對於有漏雜染之八識,相應而起之心所,曾有簡要詳明之開示:

   頌第八識曰:「性惟無覆五遍行」。
   頌第七識曰:「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癡我見慢相隨」。
   頌第六識曰:「相應心所五十一」。
   頌前五識曰:「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癡」。

   由是可知:第八識無善無惡,第七識純惡無善,前六識雖有善有惡,然善少而惡多。是以凡夫之人,起心動念,總是損人利己之惡念佔盡優勢,而大公無私之善念,則十分脆弱。

   此亦即世界社會擾亂之因由,而人類痛苦之所自矣!

   然此八識,若隨修行功夫轉成無漏清淨識時,則皆與二十一心所相應,謂:五遍行,五別境及十一善心所。此二十一法,若與第八淨識相應,即名大圓鏡智,照一切法無不盡故。

   若與第七淨識相應,即名平等性智,達二無我平等性故。若與第六淨識相應,即名妙觀察智,善了諸法自共相等,遍知一切眾生機故。若與前五淨識相應,即名成所作智,能起三輪不思議化,成就利樂眾生事故。

   即八識未轉之前,可謂人心與道心並俱,如金之在礦然。若八識由實踐修證而轉成四智時,即此人心而為道心矣!如冶煉金礦而成純金。唯識學對於吾人心理之說明,十分精細,詳見唯識諸論可知。然則,其要不僅在令吾人明瞭心理之活動而已,更要在以此認識而作為身心修養之借鏡,滅絕煩惱,開顯性智,即此五濁惡世,轉成人間淨土。能如是解,且如是行者,斯可謂為善學唯識者歟!

二、唯識與淨土

   吾人生死之由來,乃緣於妄念之起滅不斷。平素嘗謂:打一妄念,即落一生死種子於八識田中。實者,若依唯識言,任起一念,即落下若干生死種子矣!今且舉例言之。如人聞聲而起念時,此一念之中,必有兩識,一者耳識,二者第六意識。此二識之見分俱有強用故,於是遂各留其能緣習氣於第八識之中,又此二識之前,同時又各現其影像聲塵相分,而此二影像相分,又各留其所緣影像相分之習氣(影像相分之聲塵種子)於第八識之中,同時又並熏成第八識之本質習氣(本質相分之聲塵種子)。此等種子,併是耳識與意識之所熏成者。若續對此聲塵起貪念,則有無明、八大隨惑、五遍行等十五心所相應而起。若起瞋念,則除上列之心所外,更加中隨二惑相應而起,再者,每一心所亦各具四分,故彼等亦如心王,能各留其見相二分之聲塵種子於第八識中。如是一時一念之所熏,即有眾多生死種子,何況念念?此諸種子,皆悉落在第八識中,既落已,除以聖道斷捨之外,相續留來,猶如瀑流,念念生滅,無有間斷。可憐眾生,無始劫來,未嘗離念,然則了生脫死者云何可致乎?幸賴釋尊,大慈大悲,憫念群迷,而開念佛法門,教以專持名號,求生淨土。夫佛念者,淨念也。以此淨念,對治向來之妄念。并令一心念之,此又是以純一之念,對治向來之雜念。且佛者,覺也。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覺。覺者,覺其性本無念也。所以但能勸懇一心,便能做到念而無念。歸於無念,便是歸於真如,則不說斷而自斷,不期證而自證,念佛法門其方便為何如哉!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