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答 (四)– 4 ~ 5
問 答 (四)– 4 ~ 5

問 答 (四)– 4 ~ 5


問4-4:完成課程的禪修者若還未能證悟涅槃,他能否得到法住智(dhammaṭṭhiti-ñāṇa)?如果可以,這種智慧會退失嗎?

答4-4:禪修者能夠得到法住智(dhammaṭṭhiti-ñāṇa)。──「首先是法住智,其次是以涅槃為對象的道智。」這是佛陀給予須師摩(Susima)的開示。須師摩是一個外道梵志(paribbājaka),他到佛教中出家乃是為了要「盜法」。但是佛陀觀察到他將在幾天內證悟涅槃,所以接納他出家。

   須師摩聽到許多阿羅漢來見佛陀,並報告佛陀他們證悟阿羅漢果的情況。因此他問他們是否得到八定與五神通。他們回答說:「沒有。」「如果沒得到八定與五神通,你們如何能證悟阿羅漢果呢?」他們回答說:──「哦,朋友須師摩,我們乃是慧解脫者(以純觀行來滅除煩惱,證悟阿羅漢果的人)。」須師摩不了解他們回答的含義,所以他前來拜見佛陀,並提出同樣的問題,佛陀說:──「首先是法住智,其次是以涅槃為對象的道智。

   這是什麼意思呢?道智並不是八定與五神通的結果,而是觀智的結果。道智不是接在八定與五神通之後生起,而是只能接在觀智之後生起。在《須師摩經Susima Sutta》中,所有的觀智都歸類為法住智。在這裡,法住智指的是:透視所有行法(saṅkhāra-dhamma)無常、苦、無我本質的觀智。行法也就是名、色與它們的因緣。因此,先生起法住智,然後生起以涅槃為對象的道智。

   接著,佛陀開示三輪教法,正如《無我相經Anattalakkhaṇa Sutta》這一類經典中所開示的。說法結束時,須師摩證悟了阿羅漢果,雖然他並未先得到八定與五神通。他也是純觀行者。那時,他清楚地了解佛陀說法的含義。

   如果禪修者得到法住智,那麼,即使今生未能證悟涅槃,他的觀智將不會滅失,潛在的觀禪業力仍然強而有力。若他是普通弟子,他將能在不久的來世證悟涅槃。


1.梵志-佛教以外其他宗教的出家修行人。
2.盜法-學習佛法得到成就之後,不表明是從佛法中學來的,而宣稱是自己的本事。
3.編者註:三輪教法指的是無常、苦、無我這三種共相。

問4-5:禪修者能單靠近行定來達到出世間的境界嗎?

答4-5:可以。在近行定的階段也有明亮、閃耀與放射的光。以此光明,禪修者能夠辨識色聚、究竟色法、究竟名法與它們的因緣。然後他能逐步地繼續修行觀禪,乃至證悟道果。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