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毒善各三
書籍目錄
第四講
第四、明一生修法
第七、明修心學處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境毒善各三

境毒善各三


境毒善各三

   境分悅意、不悅意、中庸三種。對悅意境生貪,不悅意境生瞋,中庸境生痴。對親戚好友生貪,請他吃喝,關懷備至,如果有痛苦或不如意事,就會設法協助他,希望他 儘快得到快樂。對怨家生瞋,掉頭不顧,甚至詛咒他一番,希望他得到災難,或最大的痛苦。對中庸境生痴,漠不關心,不起貪瞋,當他受苦時,不會幸災樂禍,但也不會想協助他。我們的心對境會生這三種煩惱。我們應該思惟:我為何生瞋,希望他得到痛苦呢?我為何生貪,希望他得到快樂呢?我又為何不關心他呢?我為何有這種心呢?我有何理由對仇人,隨喜他的痛苦,這是無始的習性,我覺得太不應該,我應該改變,要對他觀慈心與悲心,觀知母念恩。對親友有痛苦生不忍心,不是慈心是貪心,為什麼呢?今天好友有痛苦生不忍心,有一天反目成仇,不但不會不忍心,反而會覺得活該。因為當他是好友時生不忍心,是由自己相待的悦意相而產生的,所以是貪心非慈悲心,他所現的相是一樣,應該一樣生不忍心才對。所以我們要好好觀,對親怨中庸有情,是產生何種心態,要細細觀察,發現自己有一大堆煩惱啊!所以我們要努力對治不平衡的心態,若無法一下對治,過些時心平靜下來,再設法對治,或者大家一起討論,正對治自己的心態。

   我們現前無法修取捨,是因為許多煩惱障礙。所以應該思惟:不管是親、中庸、仇人,他們當中如果有一位是我的仇人,其他人應該也是仇人。因為不只今生是仇人,那麼前生也是仇人;一位是親人,應該所有人也都是親人。實際上一切眾生的仇恩對我是一致的,不是我心中規劃誰是仇,誰是親。以世間法看,有兩位同樣的幫我愛護我,而我卻以差別心來待二人,可能會引起諍論。既然了知一切怨親平等,為何要以差別心對待?即使堅持目前是仇人,但有一天可能成為朋友。

   我們要時常想一切眾生當過我的母親,當過我無量世的母親。這樣思惟主要是斷除煩惱,無論任何善行,都要以此善行消除貪瞋痴。三毒的對治力就是三善根,如同種子般增長善行故名善根。念一切眾生的恩並生起愛他之心。如果不修對治煩惱,而修無上密,會變成大鬼王。如果定力很強,經上師指導修無上密,如大威德金剛,可以積集更大資糧。當你不知如何對治煩惱,令煩惱減弱,貿然修無上密,只是種下魔王的因而已。有一法不令我們墮三惡道,就是佛説的法。佛陀說法都是為對治煩惱,煩惱對治了,自然不墮三惡道。

   時常觀察煩惱是否生起,把法理向內用在對治煩惱,這種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如格西本恭甲,他年紀很大才出家,他的座位排在最後,當分酸奶米時,他擔心自己會分不到,當分發的人到每位面前時,他心中想:「會不會完了。」快分到他時,他想:我為什麼有這種念頭?他發覺是自己貪心引起,輪到他時,把碗倒扣,用手擋住,行堂的人請他用時他就說:「已用過!我已用過!」而未接受。因為他發現了煩惱起正對治。他說:「我所學的經論是對治煩惱的武器,我一直握著它。」然後對煩惱說,當你生起時要同你鬥,你輕鬆時我也會輕鬆對你。他不是精通辯論或經論,但他有不共的修持,因為他一直在對治煩惱,最後終於斷了煩惱。他觀想:我的煩惱如何生起,應如何對治,應該如何利益一切眾生,為什麼損害眾生,甚麼有利,甚麽有害?我們應以他為榜樣,努力學習,這種觀想是最好的。自己對甚麼是煩惱,以及如何對治都不知道,而觀氣脈明點,有何益處?我們學修心七義,應該觀察煩惱,並加以對治。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