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缘即修習
書籍目錄
第四講
第四、明一生修法
第七、明修心學處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遇缘即修習

遇缘即修習


遇缘即修習

   我們不論遇到任何因緣,都要想這因緣是助我修習佛法。例如見到乞丐時,心想真可憐,因為往昔慳吝心,所以今日淪為乞丐。我們應以慈悲心,把外緣轉為修行的道路。

   遇到一位財富及智慧,都很圓滿的人,我們應該思惟,他前世造了很大的善業,今日感得如此圓滿果報,應該隨喜,以隨喜轉為菩提道用。見到醜陋的人,心想他很可憐,因為他前生未修忍辱。見到五官端正的人,心想前生修忍辱,今生感得這樣好的果報,就要隨喜。面對境相好的、歡喜的,不要用比較心,應隨喜讚歎他的善因;遇到醜的、不喜歡的境相,應以憐愍心慈悲心觀待,不要存有慢心輕視他。不論面對何種境相,用這個緣修習。尤其同自己程度差不多的人,對方的智慧或財富,忽然超越自己,比較心或嫉妒心很容易生起,這是很危險的,正對治的方法就是隨喜。假使對著境,生起比較心或嫉妒心,應該思惟:我在修行道上,已經有很多違緣了,難道我還要承受未來違緣的果報嗎?他人感得善果,是前生造的善因,應該隨喜才對,為何要嫉妒呢!比較心和嫉妒心,對自已和他人有利嗎?嫉妒他人能阻止他人富裕,使自己進步嗎?乃至今日,一直嫉妒他人,對自己有好處嗎?因為嫉妒讓自己內心不平,並且造成日夜的痛苦,特別是依佛法而生起嫉妒和比較心,就如同要治病而服毒葯。有些人說有比較心才會進步,但這是一種錯誤。進步是靠精進勤奮而產生,就如入中論説:「一切善隨精進生。」因此,暫時依比較心或許會有一些進步,但是最終是損失和墮落的主要根源。

   如果郊遊遇到山明水秀,百花盛開的地方,可以將美景以意樂供養諸佛菩薩,應常思惟遇緣即能修,無論行住坐臥都在修行。供品又分為屬於自己及不屬於自己的,屬於自己的如香花燈燭等,不屬自己的如大地萬物,還有是以意樂觀想的供品。隨時隨地面對一切境時即能用來修行,就是最好的教授,這是遇緣即修習。

   一個人若在任何時刻都在修行,不必花很多力量做善事,自然能產生更多善業。如果隨時遇到緣,而不加以利用,反而造作一些無意義的事,這是很可惜的。例如把小錢積集起來,也能成鉅富,棄小錢而不顧,卻夢想一夕成鉅富是不可能的。特別是不管遇到任何違緣,都要高興歡喜地把它轉為增長修心的助緣,並且希望遇到更多違緣,以此來增強心力。因此,假使能體會「遇緣即修習」這句話,則對任何境界都能修行。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