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後修二事
不管做任何事情,先要生起好的意樂,這個意樂不被我愛執所干擾。當自己做一件事時,要觀察是不是為自己,是不是摻雜我愛執。如果有這種意樂要對治它。往往我們做些事,都是有我愛執,如果有這種意樂,不要讓它生起,而要生起愛他人利益他人的心。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先觀察自己的意樂。譬如你們來這裡請法聽法,是不是為了消除煩惱,如果只是來看看達隆沙拉,這個意樂就錯誤了。所以要常常觀察自己的心,你會覺得很奇怪,不觀察是不會發現自己錯誤的意樂。譬如當人家請你吃飯時,你會先看你喜歡吃的東西在那裡,這種心態很容易生起。譬如一位講經說法者,在未講之前觀察自己的意樂,是不是有名聞利養的心,有時會針對他所不喜歡的人,指桑罵槐。我們只要遇到一個小小的緣都會胡思亂想,都會被外緣牽制。我們初學者,起什麼念頭,要從心的另外一邊觀察,然後慢慢把這個念頭改正,由於自己不斷的串習,所起的意樂才會是正確的。初後修二事的「初」,就是未做一件事之前,先觀察自己的意樂,這個意樂不要被三毒煩惱所干擾,然後修心時觀察自己的意樂,是不是有改變。
當自己做完善事,功德要迴向,迴向不要摻雜世間八法,是為了解脫,為了一切眾生,為了教法久住。自己首先起的意樂,和最後的結行,這當中沒有起不善的念頭,可以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同樣的祈願正法久住廣揚,能利益一切眾生。迴向和發願有點不同,迴向是自己已做的功德迴向,迴向無上菩提,迴向利益一切眾生。無始以來所造的善業,尤其是今日所造的善業,希望這個善業,能成為成佛及解脱之因,要迴向已造功德,這功德等於你要迴向的物品。
以祈禱發願來講,是未具有功德,祈願希望可以早日成佛,得到解脱,利益一切眾生,這是祈願,因為還沒有迴向的物品。祈願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願才會去實現,願是能轉方向的。如龍樹菩薩説:「願之韁繩轉方向,精進馬鞭急催促,祈願度往解脱園。」當你造了很大的功德,如果在迴向當中摻雜世間八法,那功德也不會很大。不摻雜世間八法,才是清淨的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