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量勿狹隘
書籍目錄
第四講
第四、明一生修法
第七、明修心學處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氣量勿狹隘

氣量勿狹隘


氣量勿狹隘

   忿是瞋心的支分,比如有人說你不好,或者看到他人行為不善,然後心中起忿怒心。我們在修心過程,會有很多同我們唱反調的人,因為他們不是修心的,而是忙著世間法的。我們會想這些人不好,做壞事,不好好學佛,會對他們生氣、不歡喜,這是氣量狹隘。

   以我來説,不是要主持校務,是想住持教法,有心保護教法,看到有些人,雖然了解佛法,但說的佛法不對,心裡不太高興,不忍心讓他損法,就會生瞋怒之心,這也是氣量狹隘。說真的應該對他觀想,觀他的功。我想眾生根基不同,有些真的為住持教法,有些在破壞教法,所以也不用太執著,看不慣他們而起瞋心,也沒有用處。如果認識破壞教法的人,可以向他解釋,若無法勸他,也不要生氣,對他沒有好處,對自己也沒有好處。其實一位真正的修行者,看到他人做惡事,或者行為不善的,也會對他生瞋心,不歡喜心。

   思惟自己生氣,沒有好處只有害處。世間眾生種類繁多,而且不一定是他錯,可能自己看錯。而且對他們生氣,或罵他們都是不對的,對他人惡口生瞋心,對自己無益。以當我們勸人時,先思惟說這些話,是否對他有益處,倘無益處不要說,引起自己生氣受痛苦。有時心想勸他可能會聽,結果是適得其反。這時應想:我勸他不聽反而生氣,已盡我的能力,我為利他,這不是我的過錯。安慰自己,不可對他生氣。實際上有時真的有利他的意樂,勸他反受其罵,那時可能生煩惱,起憤怒心,也許是自己說的不善巧。

   父母希望兒女成為有用的人,栽培他,要什麼給什麼,但是不如所願,讓自己失望,一定很生氣。這時要想自己已盡最大能力,不是自己的過錯。因為自己沒有神通,無法知道怎樣才好,不要太執著吧。例如世間許多事情,當你滿懷希望教人做,甚至付出很大的代價,他全部放棄,辜負你的期望,所以你討厭他,起了忿恨心。一個陌生人,找你麻煩,甚至打架,你不會很恨他。假使一位受你恩惠的朋友,無理取鬧,找你打架,你一定會痛恨不已。這時忿怒的話,修心一定會退失。

   世間類似這種事情,發生太多了。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應該思惟:我付出所有能力,幫助他,而今他找我麻煩,錯不在我,如果我對他生氣,不是前功盡棄嗎?我只有忍辱就對了。進一步想,可能我前生對他忘恩負義,才會得到這種果報,這個因是自己種的,我要承受,要忍辱,而且是得到最好的修忍辱對象。經上說忍辱是最難實行的,如能實行,就是種下一個成佛的因,亦即解脫殊勝因。

   對普通不相干的陌生人,修忍辱比較容易。但是對摯友親人,當他們損害你時,要修忍辱就很難了。對非親或陌生人修忍辱,好像沒有戰爭時的演習一樣,演習時沒有遇到敵人,膽子壯得很,等到真正作戰時,就不是那麼回事。一般人看起來都能把忍辱修得很好,但是遇到傷害你的境時,你就毫無辦法,什麼叫忍辱也不知道了。有段故事,有個人正在打坐修忍辱,另外一個人看到就說:「你在幹嗎?」他說:「我在修忍辱!」「你在修忍辱,那麼你就吃大便。」打坐的人立刻很生氣的回答:「你自己吃。」那人說:「哈哈!你真的在修忍辱呀!」所以,馬上知道是不是真的在修忍辱。我們真的遇到傷害時,如果無法修忍辱,那就是忍辱的力量不夠。

   對傷害自己的人修忍辱,傷害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曾經很親近的人。一種是陌生人。像這種情況,要小心翼翼對治,先祈願希望對境時,能夠修忍辱,不被瞋心所干擾。有時常思惟,如果他人對我這樣,能不能忍受。有位西藏人說,共產黨不管怎樣虐待,他可以忍辱,但是西藏人打他,他就受不了,不會放過他。有位朋友懷念在西藏的一些人,他要回去,我勸阻了他。我常勸朋友,以前的事已經過去,不要再提了。自己認識的人,自己的親人,你的忍辱無法提起,而且瞋心也無法壓住。所以修心,就是要對治我們遇到境所生起的煩惱。因此特別是在對治這種境時,要謹慎小心,就是違緣轉成菩提道,這時就必須做到,同樣取捨也是一樣。對於其他境修心,也要去體行,在遇到緣之前,沒有心裡準備,就沒有能力去對治,而懷忿恨在心,就無法修心了。所以氣量勿狹隘是很重要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