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維業果
書籍目錄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釋頌文科判為三:
二、開演正教義
丙、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者
第五、明修心之量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義明修心學處
甲四、正明主論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此法為求解脫者堪入之理
三、思維業果

三、思維業果



第一、開示加行法

謂先依四加行修,而後可入正行,四加行者:
一、思暇滿難得 二、思死無常 三、思維業果 四、思生死過患


三、思維業果者,凡夫計較現世利樂,居恒念一年、五年或十年,將成就某種事業,每懸其成功於最後,夫人生幾何,世間名利,轉瞬即失,安有所謂最後者乎。惟多種善因成大善業,以致最後之大善果,斯為真實最後計劃。故業果常思,思維業果分四:

甲、業果決定。 乙、業能增長。 丙、不作不得。 丁、作已不失。

   甲、業果決定者,眾生心識之流不斷,隨善惡業之牽引,而分別感受增上果之三善趣與三惡趣。依龍樹菩薩說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如佛說種甘得甘,種辛得辛,因果歷歷.分毫不爽。善業惡業,皆有上中下三類,其感得之果。亦各有上中下三類。一流相續,等無有異,謂之等流。前生殺業重者,壽命必短,曾害他命故。形色醜惡,曾生瞋恨故。常多疾病,曾傷眾生故。今生被盜者,前生曾盜人物故。今生不受信重,及受人愚弄欺騙者,前生多妄語故。以過去因,獲等流果,自然之勢也。等流果,不可思議,佛住世時,瑟金王至佛所禮佛,聞一比丘於僧舍誦經,其聲清妙,心生歡喜,即請於佛,願見比丘。佛告王,但得聞聲,已生功德,若見彼者,將令功德退失。王不聽,固請引見。及王見比丘,身軀短小,相貌奇醜,前聞聲歡喜之心,立即退失。合掌問佛,何此比丘,音妙如彼,相劣如此。佛告金瑟王,此比丘於過去迦葉佛住世時,為一國王監造佛塔。其塔規劃宏大。此比丘懈怠,懶於監視,念大塔一時難就,陰囑諸工,改造小塔。諸工恐王詰責,仍造大塔,塔已成就,此比丘睹塔高大莊嚴,乃深贊隨喜。自鑄金鈴,而懸其上,微風過塔,清音琅然。今此比丘,以供養金鈴故,感得妙音,以一念改造小塔故,感得劣相,可知業力所緣,等流成果,業與果,決定無舛。

   乙、業有增長性者,依外因觀之,如桃李等,種核成林。如豆麥等,種少獲多。其在內心,業力增長,尤不可思議。有小惡業,感大苦果者,有小善業,感大樂果者,昔轉輪聖王那累羅擁有希世之寶,故威遍四天下,享作千萬億年,以福德感受金輪,飛行自在,手中寶弓威力無敵,禦金輪至須彌山頂,環繞須彌之四大天王,合力阻之而不能拒,延入供養,以後禦金輪至卅三天。飽受諸天天樂,至帝釋天王處,夭王堅閉天宮,布金剛網而嚴復之,不能遽入。轉輪聖王,彈以寶弓,金剛阿悉破裂,宮門自啟,帝釋天王驚俱,延請入內,分半座與之,輪轉聖王居帝釋天,凡歷三十六代。帝釋天王至二十六代。帝釋天王是大菩薩轉顯化,適逢阿修羅與天人交戰,王與抗不勝,退入天宮,轉輪聖王,遂執寶弓應敵,用指揮寶弓之弦數下,諸阿修羅一聞弓聲全軍披靡,轉輪聖王大勝,增長我慢,念帝釋天王威力,遠下於我,我當弒彼獨霸帝釋天。此念生時,轉輪聖王所有福德威力,一時退失,由一念惡業,從帝釋天直墮地獄。佛以大神通力,觀察轉輪聖王福報夙因,知其過去生中,值古佛出世,轉輪聖王那累羅,時為童子,遇人家婚禮,循俗撒豆,祈福避煞。此童子手豆一握,適佛行過,此家童子具喜心,以豆向佛,拋而供之。一豆落佛頂,四豆落佛所持缽中。以是小因緣,感得轉輪聖王果位,具足如是威德。此以小善業而感大果,知業力增長,不可思議,而為小惡之業果,亦可由此類推。小惡如毒物少許,即能殺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忽略,藏語謂滴水能滿大器,可不慎歟。

   丙、不作不得者,謂不造業,決不得果。如不播種,則無苗生。將希樂果,必先造善業。否則不得。苦果亦然。故止惡修善,為離苦得樂之固。設不作亦能得者,則不作善因,亦得樂果。如是,則苦樂之果,成無因而生。無因生者,則苦樂是常,即有自性,應無生滅。然今苦果,實有生滅,應知不是常也。又業由自作,業果成熟,惟當自受,非同外物,可以轉授他人。婆羅門教,謂因果亦可與人交換。印度屠戶,出錢雇人代殺牛羊名其錢為買罪錢,呼曰,「笛那」。以為殺業,由彼代殺者負荷,我得免罪。此是外道邪見,非內道所許。如業是自作,而果由他受者,則自食,當令他飽,我衣亦禦人寒,無有是理。故自作自受,無關他人。自作善因,自得樂果。自作苦因,自得苦果。其義決定。或謂貿遷而獲厚利,夤緣而致高官,其因未必是善,而得果甚樂,何須善因,方蒙樂果。不知貿遷恃母金為本,夤緣恃貴人為助,機緣會合,胥由前生福報感召而來。反之,有辛苦終身,而無所獲,積學勤奮,名利無成者,類此甚多。因緣經載,佛住世時,德瓦起兵攻什迦城,佛與目鍵連以神通力,知有此難,當為拯救。以業力成熟故,臨時忘失憶念。德瓦率兵,大破什迦城,盡殺什迦種人。佛弟於中有三人潛從水溝中逃出,至佛所,以缽覆而護之。其時佛亦感頭熱痛,索水自沐,頭尚出火,經時始解。啟缽視三人,三人俱死。其餘佛弟子中,亦多被殺者。諸弟子問佛是何因緣,慘酷至此。佛告弟子,某地過去生中有一大湖,湖畔有大村落,一歲大旱,湖水枯竭,魚悉暴露。是村人盡捕湖魚無漏網者,舉村食魚,唯一童子不食。然當捕得一大魚,分食其肉時,童子旁見,心生隨喜。昔之大魚,即今之德瓦。其餘諸魚,則德瓦之部率。昔之捕食湖魚村人,則今之被殺之什迦城王民。村中童子,即我身是。至今業果成熟,故德瓦盡屠城中王民。我以曾生隨喜,亦感頭痛。有二三人得脫者,因未隨喜,及未食魚之故。如經所言,業果相尋,雖佛不免,深可畏也。

   丁、作己不失者,經云業力若作己,雖經百千劫,彼業不唐捐。又云眾生已作業者,彼業如影隨形,如鳥飛虛空,其影亦隨之西東。故善業未經瞋火燒毀者,其功德決不唐捐。反之惡業未經四力懺除者,其罪垢亦不消失。當依教深思業果決定,業能增長,不作不得,已作不失等義,決定信受業果,認識業果,而止惡修善。最善無過佛法,尤以修學菩提心教授,是至善殊勝之法。能遵十善,辨別業果;並細審業力之強弱,增長善之業力,遮止惡因,惟恐其不盡;勤修善事,惟恐其不圓;如是奉行,思維決定,在座間修;串習取捨,在下座後修。又前二科思暇滿難得,念死無常,是破除現世貪著,為出三塗苦因。本科與思維生死過患,兼明破後世貪著,為出離生死輪迴因,此應了知。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