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正行
書籍目錄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釋頌文科判為三:
二、開演正教義
丙、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者
第五、明修心之量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義明修心學處
甲四、正明主論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此法為求解脫者堪入之理
第二、正行

第二、正行



   正行者,即是本論修菩提心教授。此教授中,分勝義菩提心教授修法與世俗菩提心修法。舊本多先說勝義菩提心修法,此依頗公大師根據宗喀巴所傳教授,先說,世俗菩提心修法。所以者何,世間因有少數利根上器,先修勝義,通達空性,再以空性修菩提心者。但此大乘法,係為一般眾生而說,故以先修世俗菩提心為殊勝。阿底峽道炬論云:「先修方便,後修空慧」。所謂方便,即菩提心。寂天入行論亦云,「先修方便菩提,後修勝義智慧。」皆說依次第修。蓋如此修者,更易成就,不致誤入歧途。修學者,欲達空慧須經廣大懺罪積福,否則易入歧途。見墮常邊,其患猶小。見落斷邊,則危不勝言。空性是有福德人方能證入。故依過去諸大菩薩秘密教授,必先修方便世俗菩提心也。或稱世俗菩提心,或稱菩提心,是一非二,惟文有繁簡差別而已。至勝義菩提心反是詮表勝義,借彼菩提心,安言名字。勝義亦譯真實,故勝義菩提心,亦名真實菩提心。此真實即是空性。真實菩提心,是說有菩提心之空。或見此真實菩提心名字,誤謂此乃是真正菩提心。彼世俗菩提心,尚非真正菩提心。蓋不知世俗菩提心,乃是菩提心本義。而勝義菩提心,轉是借名。此誤非淺。修菩提心,須先知菩提心之殊勝,令生意樂。菩提心,為入大乘佛法工二之門。眾生好大,學佛亦好大。如欲成佛,則須有菩提心,此如有項則有頭。既得菩提心,不愁不能成佛。菩提心是成佛階梯。彼精通五明,深入空性,具足神通,如是之人,若未發菩提心,不得名為菩薩,終非佛子,不能繼承佛位。下至畜生,但發菩提心,亦得名為菩薩,何況受生成人。凡人縱令不識一字,無才無智,其人但發菩提心,即成菩薩,足以威懾通達三十七菩提分,已證空性,曾具五通之阿羅漢。猶如金剛一出,光芒四射,能令世間一切黃金為之減色。經說此菩提心殊勝,故常受梵天帝釋等恭敬禮拜。此心能摧毀一切五無間罪,如劫火焚燒須彌,令成灰燼。

   發此心已,即與大菩薩為兄弟行,而為佛於,將來得繼佛位。如受生為王太子,得繼王位。為十方諸佛之所讚歎,諸天護法神眾追隨圍繞,未來必獲成佛,現世亦得安樂。有菩提心,乃有金剛乘,即生成佛之法。金剛乘法固高固深固速,亦依菩提心而後為高為深為速。若未發菩提心,雖修金剛乘;不得利益,即令曾或有所獲,見希有境,尚不能遮三惡道,何況成就。古德云,大修行人,大智慧人,不遮三塗,大修大智何在,是也。故無上密法,須依菩提心。修受諸密灌頂,有菩提心者,即得。無菩提心不得,此一定之理也。諸經贊菩提心者甚多。華嚴經云菩提心為廣種福德之良田,濟渡生死之舟航,擊碎煩惱之錘,摧毀罪障之劍。若以菩提心而行供養,一摶之食,其功德勝燃千百萬燈。離菩提心,雖修三學而入空性,亦不能成為成佛資糧。出離心、菩提心、空見,三者無一生起,任修何法,不得解脫。眾生除見殊勝境如親見佛等,可為成佛之因;捨菩提心外,斷無可為成佛之因。如是思菩提心種種殊勝也。次思我幸免三塗,已得人身,於人身中,又獲暇滿,於暇滿中,又得聞佛法,於聞法中,又得依止大善知識,為說大乘法,於大乘法中,又得聽受諸法心要之菩提心教授,依此修行,決得成佛。於是室意樂,立起感動,此心真實,能到無造作為上,不能,則到有造作為次,猶不能,則最低必到取暖始已。如此方不空過人生。今此聽眾,有修學十餘年者,有數年者,有初發心者。自問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曾學者有幾,能把握否,救生死否?菩提心教授,是八萬四千法門之甘露藏,汝能依此修學,諸菩薩必讚歎汝也。寂天云:「此如大乳海,於中取酥酪」。過去諸佛皆說,「能利有情唯一法,即此勝心得解脫」。佛以三大阿僧祗劫,諦觀能利益有情,令得解脫,惟此菩提心法也。如生起菩提心者,行住坐臥,喜怒哀樂,悉得任運自在,即無聞無思無修亦能生多功德,經教多如是說。空性能斷生死,而不能有菩提心如是功德。彼阿羅漢深入空性,已斷生死,猶須迴向大乘,再發菩提心,始得成佛也。過去一大菩薩,以前生有殺業故,容貌醜惡,然一發菩提心,遂圓滿成佛之福德資糧。有菩提心者,於一彈指,能令功德遍三千大千世界,彼無造作,平時常為諸天、護法、神人、藥叉、大將擁護。為如國王新生之子,為國中臣民之所愛戴。故菩提心積聚功德不可思議。

   此菩提心云何修,當依大車軌,所傳之修習菩提心教授。一依七因果而修,一依自他相換而修。七因果修法源出大般若經、現觀莊嚴論。經過去大德,月居士蓮花戒等,開演而成言教,傳於金洲大師。自他相換修法,出大方廣佛華嚴經,而寂天菩薩於入行論中開演而成言教,傳於金洲大師。此二修法,任修其一,皆得成就,菩提心以大悲為本。而長養悲心,鬚生悅意慈心。七因果修法,是修悅意慈心方便。於一切眾生中,最親愛者,無如生我之母,於母易生悅意慈心。七因果教授,令修者深知一切有情,如母不異,立知母量。自他相換教授,則以為對他有情,所以不能生起悅意慈心者,實以我愛執為其主因。我愛執重,則毀他愛執,以是對他有情,悅意慈心,不能生起,故將生悅意慈心,首應破除我愛執之賊。其方便與七因果教授,微有不同。而成就悅意慈心,以開發大菩提心則一。菩提道次論於此二種修法,皆已分別開示。本教授,則以自他相換為主,加以風息取捨修法,名為修心。此是造論者,伽喀巴宗風也。

   七因果次第:一知母;二念恩;三報恩;四慈心;五悲心;六增上心;直至最後之七菩提心。

   宗喀巴特別教授,於知母前,先修平等捨心,分他有情為冤、親、與非冤非親之中庸三類,觀為平等,住等捨心。而復觀冤與中庸皆得為如母有情。本教授則不如此。七因果與自他相換言教,在菩提道次第中,兩者並重,本無軒輊。本教授惟明自他相換。然七因果言教,亦有殊勝,不說可惜。茲亦附帶說明。此兩種言教,雖可任修其一。而宗喀巴二者合修要訣,於知母之前安立等捨。七因果教授,知母最難。云何知一切有情是母耶。謂眾生從無始以來,心流不斷,現在之心流,由過去之心流而來,此心非於現段中獨有。入胎之心流,來自入胎前之中有,中有之心流,來自前生,以此前前不已,直至無始。我以無始心流,取無量數生。有無量數受生處所。以現世所見山河大地無處不曾受生。除化生不須父母因緣。於胎卵生中,有無量無邊父母,且彼不僅為我一世父母,而多生為我父母,由此知一切有情是母。此諸如母有情,與現世之母等無有異。念受胎、出生、成立乃至建立事業、聞法、學佛、皆是母恩。於入胎時,母不敢妄食妄動,以護胎兒。幼時愛護備至,口呼吾兒,皆為恩語。以教以養,迨於成人,應念之恩甚多,參看菩提道次第論,此不廣說。如上生起念恩心後,則生起報恩心,思維一切如母有情,皆求離苦得樂,我為撥苦予樂,豈不甚善。至比觀察我愛執過患,生他愛執功德。頗公大師於自著願值遇宗喀教義頌中,於此深致讚歎。贊為本宗特法。蓋以七因果及自他相換法融彙而修,更易生起猛利之修法力,而速得成就菩提心也。本教授不修前三,即觀察我愛執。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