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間雜修
書籍目錄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釋頌文科判為三:
二、開演正教義
丙、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者
第五、明修心之量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義明修心學處
甲四、正明主論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此法為求解脫者堪入之理
取舍間雜修

取舍間雜修



第二、正行

頌曰 取舍間雜修

   去我愛執,生他愛執後,當修慈悲心。依於悲之所緣而取,依於慈之所緣而捨。此取捨二者,相間而修,故云間雜修。取捨,常本作捨取,修時亦應取在前,捨在後,此本作取捨,甚是。修取者,緣念情器世間。於情世間中,分已入道未入道二流。又於未入道中,分善惡二趣。於惡趣分地獄、餓鬼、畜生、三適。先從地獄起修。如是思維,此地獄有情諸苦,與其苦因,設能拔去,豈不甚善,於是生起悲心。觀彼地獄有情諸苦,及其苦因,化為黑色無量微塵,如煙如霧,紛紛向我而來,圍攻我愛執,而滅令無餘。彼諸有情諸苦,與其苦因,盡得拔去。以此類推,餓鬼畜生亦如是。即三善道亦復如是。人苦、天苦、阿修羅苦,及其苦因,亦如是取。色界天無色界天,無現行苦,如石壓草,其苦暫不現行,然為遍行苦所纏。可想此苦而取。又入道有情,聲聞,緣覺,菩薩果等,雖斷煩惱,而未斷所知障,仍未離苦。此苦亦取。又未得清淨地菩薩,所餘煩惱,及所知障音,我亦取。惟佛與上師不取,餘一切皆取,以消滅我之我愛執。復器世間有漏為因,以苦諦為其自性,亦化黑微塵而消歸於我之我愛執。此器世間化為清淨剎土。遍觀情器世間一切苦及苦因,若能拔去,我願為之,即修取法。觀想力強者,見黑微塵如實現前而來迫我,或我生恐怖,或遇惡疾有情,患肺病白癩,不敢攝取。以方便想可,可置遠處外處,此皆不可。須知此令我恐怖厭惡者,正是粉粹我愛執之無上利器。而我之恐怖與厭惡,即是我愛執之顯現。正好一舉而消滅之也。

   修捨者,緣念情器世間。如前分已入道、未人道、善趣、惡趣等。以慈為所緣,先緣念大熱地獄有情。愛彼諸有情,如母愛於,願捨一切樂及樂因予彼。入行論云,「身及受用三善根,應常捨予諸有情」。於修捨時,非捨現前血肉之身。觀想我化為如意身而行捨。彼大熱地獄有情,熱苦第一,我身化為清涼之雨,遍灑於彼,滅除熱苦。又觀彼身下劣,我化為無數暇滿身,令彼皆得暇滿。又化甘芳饌餚,令彼飽滿,美妙天衣,令彼服飾,莊嚴宮殿,令彼安住。我復化現為大善知識,為彼說法,彼皆聞法信受,能依次第,入菩提道。次想大寒地獄有情,寒苦第一,先化日光,除彼寒苦,餘如前想復次餓鬼道飢渴苦第一,先化甘露美饌予彼除飢渴。復次畜生道,愚癡苦第一,先化分別慧,予彼除愚癡,餘皆如前。復次人道,人苦最多,應以如意身捨予解除諸苦之安樂。又人欲望最大,可化應有盡有一切物予彼,以滿其願。復次阿修羅道。復次天。亦如是與之相應而捨。此三善道,亦有餚饌天衣宮殿等,及化大善知識說法。復次於入道有情前,想施美饌、天衣、宮殿,復亦化大善知識而為說法,所說是彼諸有情未聞之法,並想彼等聞後信解、未證得證,於剎那頃速得成就佛,此統三乘。復次,想於佛及上師前行八供五欲供,恭敬禮拜讚歎。最後想器世問,以我如意身化其荊棘沙礫丘陵等不意樂處,悉平如掌,佳樹森列,好鳥和鳴,變為莊嚴剎土。又於入道有情之前,捨我之三世善根時,所施受用,猶如施予地獄之受用,悉以施之。三世善根悉化為如意甘露而施於彼。

   如是修捨,合上取法,能益我否,亦利他否。曰,此之利益極大。修學者,未來成佛,利益有情之心,此中已修。是已於八識田中,串習佛之事業,其利益一。此中圓滿成佛,拔苦於樂之資糧,與密法中曼陀羅普遍三摩地相似。剎那,剎那,所種福德,不可思議,其利益二。能令自他相換之心展轉增上,速得成就,其利益三。經云如無自他相換心,不得成就大菩提。自他相換心,是成佛之資糧,不可忽視。此中修法,先思我愛執過患,生起他愛執功德,如是愛重自我之心減少,而愛重他有情之心增長,於此而修取捨,令其相換之心,益形增長。凡夫對他有情,漠不關心,今即以此對他有情漠不關懷之心,轉而對我,此亦相換心之一。能相換,復令所修之取捨增上。又緣悲修取,碎我愛執。緣慈修捨,令他受用。如是數數相間而修,是前頌所謂取舍間雜修也。修取須依次第,如初修便遍觀一切有情而取,以後單修一類,不易現前,此亦應知。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