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三:說自性空成就能作所作 
書籍目錄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釋頌文科判為三:
二、開演正教義
丙、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者
第五、明修心之量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義明修心學處
甲四、正明主論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此法為求解脫者堪入之理
己三:說自性空成就能作所作 

己三:說自性空成就能作所作 



甲一、引入此論方法如何  甲二、本論  甲三、總結 


甲二、本論乙一、讚緣起因相 乙二、正稱讚 乙三、結讚 


丙一、由聖教無染門讚無過大師 丙二、讚佛為解脫道大師 丙三、隨念佛恩


丁一、說緣起空義法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說緣起空義法複分略廣 戊一、略中四頌 戊二、廣說 

己一、空性即緣起義 己二、一切法無自性說 己三、無自性成立能作所作說

【頌曰】說無少自性 及依此此生
    建立皆成立 二不違隨順。
    即由緣起因 說不依邊見
    此善說即是 尊無上說因。
    此皆自性空 緣此此果起
    二決定更互 無障為助伴。

    除此更有何 為甚奇稀有
    以此理贊尊 成贊非由餘。

   初二頌承上文緣起即性空義而申之,所謂空者即無自性義,有問如法性是空,一切能作所作如佝成立。答、性空不但與能作所作不違,且正相合,無少自性者,從真諦俗諦兩方推尋,皆不得少有自性之法。依此此生者,依此因即有此果,亦即依此分別假名安立,即有此分別假名所安之事。建立者,說真俗兩方面之建立,即緣起與性空兩方之建立。不違隨順者,於一法上即能顯見此緣起性空二者,不 但不相違而反隨順。又所謂不違隨順者,指真俗之體性而言,非指言說與形相皆無區別。即真俗所依之本體是一。如有為法與無常,凡有為之法,初生即有變滅。換言之,凡無常之法,其成立必待因與緣,而屬於有為。故有為與無常,無常與有為,系屬一體。又如心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亦即此意。意謂色之本性,原來是空,亦可謂色之緣起即是空義諦。換言之,色之 空性,即是色之本性體。亦可謂色之緣起,即空義諦之空,亦即是色之緣起。總 之不外說明真諦與俗諦是一體。色之緣起,不與空性相關者無有,色之空性,不 與緣起相關者、亦無有。又可謂色之本性體即空,空之本性體即色。因色之本性 體即空故,可以將色安於空一方面;同時色之自性空之處,亦依於色。如色之自性不空,則包不依他生而自有色,則對於有法(惡波)。所謂,能成事之功能恰 成相反,即是無色。若色且無,則色之法性即性空亦無。以無色即無安立假名處 所也。如法不由分別假名安立而有者,即非空性所攝。故色一成其為色之時,即空性成其為空性之時。換言之,色之空性一成其空之時,即色成其為色之時,故 吾人之心顯見俗諦時,即能顯見真諦。顯見真諦時,即能顯見俗諦。由緣起為因, 即能遠離常斷二邊之見,除佛以外無能說此正因者,故佛說為無上說。經云:智 者通達緣起法,是則不依諸邊見。此處智者,指甚深中觀人而言。若自續派以下,不依於常,則依於斷矣。總而言之,怫見性空於能作所作皆相依順。此由見緣起 為因故。此因即是佛說無上之正因。

   三四頌皆字指一切法,自性空是一種決定義。緣此因即有此果起,又是一種 決定義。故于空性起決定時,須於緣起不相害,而反相助;換言之於緣起起決定 時,須於空性不相害而反相助;故除此以外則無稀有之法矣。釋菩提心論云:知 此諸法空,而依業果者,甚奇此甚奇,稀有此稀有。即其證也。複次,依緣起而 決定性空以除常見,依性空而決定緣起以除斷見,此一希奇也。應成派云:依緣起決定性空,同時除斷常二見,此又一希奇也。宗喀巴大師云:由有除常邊,由 空除斷邊,此則不共說法也。自續派則云:依有除斷,依空除常。宗喀巴大師之意,由有不但能除斷,亦能除常;由空不但能除常,亦能除斷。再補充數語,任 何一法皆具二諦。如瓶有假名安立一分,即是俗諦;遣除不依假名安立而自性威立之自性以後所顯現之空性,是真諦。又如空性亦可安立二諦,空性名言屬於俗 ,遣除不須假名安立而自成之空性以後所顯現之空性,屬真諦。一云何空性亦 以名言而成俗諦,因性空空性云者,仍未離世俗名言故。凡依世俗名言安立,其 對境亦屬於世俗方面者,皆為俗諦。今此空性既依世俗假名安立,則由此假名安立而起之見,及其所對之境,皆屬於世俗,故得力俗諦也。反之若真證空性者, 遣除不依假名安立而自成立空性之見,於此即得空見。由此空見所見之一切對境, 亦皆為真諦矣。

   又頌所謂決定更互者:一、決定自性本空。二、決定一切法于蘊之安立名處, 依分別心安立假名而有。三、決定法自性空即緣起理,由是知緣起是假名安立, 並知緣起即是性空,此是回互決定,本此決定,以深解性空故,得除斷見;以深解緣起故,得除常見。諸家以空除常,以有除斷,是內外道共法。大師即空除斷, 即有除常,此是中觀應成派特唱,不與諸內外道共者,最稀有者。仍為釋菩提心論偈:知此諸法空,而依業果者,二句,於空性中建立因果,一一不錯。由緣起 除常見者,所除為自性有之常見;由性空除斷見者,所除為畢竟空之斷見。又複 當知依緣起建立方法,可遣二邊,依緣起憑證亦可遣二邊。藏文敦則二字,義為 依靠因緣和合生起。既有依靠有和合而後生起則為有此遣斷執,反之不依靠、不 和合而自生起之自性空去則為空,此遣常執。藏文東巴泥,義為自性空。不依因 緣而起之自性空,則非斷空,此遣斷執,不依因緣而起之自性既空,則必有依因 緣而起之有此遣常執,又依俗諦有,可斷常邊;依真諦無,可這斷邊。修空瑜伽者,於後得時所見一切境,與凡夫所見不同。凡夫所見山河大地,常覺其為自性, 後得者所見山河大地,常覺其無自性,此遣常執。由其決定了知山河大地無自性之力量,頓知山河大地皆為因緣和合假名安立而有,此遣斷執。此種斷除二邊方法,除佛以外。在外道中遍尋不出。以此贊佛,無餘可比。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