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就
成 就

成 就


痛苦

   知道自己在放下欲望是很重要的,當你不再批判欲望或想去除它時,當你認清欲望的本然就是如此時,當你真的平靜、安詳時,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不再執著任何事物了,你並沒有受困於試圖獲得或試圖解除什麼之中。所謂的幸福是: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帶任何批判的感覺。

   我們總是說:「事情不該是這樣的」、「我不該這樣」、「你不該像這樣,你不該那樣做」等等,我確定我可以告訴你應該怎樣,你也可以告訴我應該怎樣,我們應該仁慈、博愛、大方、良心、努力、勤勞、勇敢、有勇氣與慈悲,我不必認識你就可以告訴你了!但如果要真正認識你,我應該是去接受你,而不是自認為理想的女人或男人應該如何,一個佛教徒或基督徒應該怎樣地開始,但問題並不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啊!

   我們的痛苦來自於對理想的執著,以及我們將事物複雜化,我們認為它應該怎樣,但我們從來沒有達到最高的標準。生活、其他人、我們所處的國家、世界,好像從來沒有達到它們應有的標準,我們變得抱怨每件事與我們自己:「我知道我應該更加耐心,但我就是辦不到呀!」

   去傾聽所有的「應該」、「不應該」與欲望—想要快樂,想要轉變或想捨離醜陋與痛苦,就像隔著籬笆聽某人說:「我要這個,我不喜歡那個,應該這樣,不該那樣。」確實地花時間去傾聽所有抱怨的心,並清楚地認知它。

   過去當我感到不滿或想批判時,我常做這樣的事—閉上眼睛,然後開始想:「我不喜歡這個,我不想要那個」、「那個人不該這樣」與「這世界不該那樣」,我會一直傾聽著這些批判的魔不斷批評,批判著你、我與這世界,然後我會想:「我要快樂與舒服,我要感到完整,我想被愛。」我會仔細地將這些事一一抓出來,然後傾聽它們,以便認清它們只是心中生起的念頭。

   所以,將它們從你心裡帶出來,將所有的希望、欲望與批評通通帶出來,並覺知它們,最後你會認清欲望,而且可以把它擺到一邊去。

   我們愈去觀照與探究執取,內觀就會愈湧現:「應放下欲望」。然後,藉由真正的修行,與了解「放下」到底是什麼,我們就具備了第二聖諦的第三行相(內觀):「已經放下欲望」了。我們確實已知道要「放下」,這並非理論上的「放下」,而是一種直覺的內觀,你知道已經成就「放下」了,修行就是如此而已。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