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滅亡
死亡與滅亡

死亡與滅亡


分隔線

   一旦對四聖諦有了反觀,我們會意識到人類存在的問題,我們觀照這個對感官意識盲目的執著,也就是在意識裡明顯的執著-由於無知,我們為了感官的欲樂而執著欲望,當我們認同所謂的死與不滿足時,這種執著是痛苦的。   
   感官欲樂都是會消逝的欲樂,凡是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嚐到的、想到的或感覺到的都會消逝,所以,當我們執著感官時,就是在執著死亡。如果我們不去反觀或了解,就會盲目執著人類的存在,並希望自己可以逃避一陣子,假裝對所執著的事感到很快樂,最後終會感到迷惑、絕望與失望。

   我們也許能成功地成為自己所希冀的樣子,但那也是會消逝的,這就在執著另一個必會死亡的條件。然後,瀕臨死亡時,可能會執持於自殺或自我了斷的欲望,問題是死亡本身也是一個必會死亡的條件。不論我們執著這任何三種欲望的其中一個,都是在執著死亡,也就是說,我們終要經驗失望與絕望。

   心的死亡是種絕望,沮喪是一種心的死亡經驗。就像身體死亡,心理就死亡了,精神狀態的死亡,我們稱它為絕望、無聊、沮喪與憤怒。當我們執著時,如果我們經歷了無聊、絕望、憤怒與悲傷,很自然地就會去尋找其他生起的必然條件。

   例如,你感到絕望時,心想:「我要一塊巧克力蛋糕」,你馬上就去了!過了一會兒,你可能沈溺在那塊蛋糕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滋味,此時就會有變化產生,你已經化成香甜可口的巧克力口味了!但那是不能持久的,吞下去後還有什麼?接著你又必須繼續做其他事,這就是「變化(有)」。

   我們一直被蒙蔽,並沈淪在感官層面的變化(有)過程中,但藉認識欲望,對感官世界的美醜不存任何批判,就能夠看清欲望的本然,也就是具備了認知,然後,把這些欲望放到一邊去,不去執著它,就是在經驗「滅」了。這第三聖諦必須親身來體會,我們思惟「滅」,我們說:「此是滅」,而當事物滅時,我們了然於心。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