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 生 – 二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攝 生 – 二

攝 生 – 二



夫上古聖人 1 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 2,避之有時,恬憺虛無 3,眞氣 4 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 (素問上古天眞論)

詞 註

1.「聖人」:王充論衡:「聖人者,智能道德之稱。」據王充的說法,所謂「聖人」則是指聰明能幹,有高度道德品質的人。
2.「虛邪賊風」:王冰說:邪乘虛入是謂虛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風。就是指足以致病的不正常的氣候。如應熱反冷,應涼反溫,在不應當發生的季節裏發生,便是邪氣,也就是虛邪。因爲這種邪氣有傷人的殘賊性質故又叫做賊風。
3.「恬憺虛無」:說文:「恬,靜也。憺,安也。」就是無動於衷的意思。淮南子說:「靜漠恬憺,所以養性也。和愉虛無,所以養德也。」「恬憺虛無」就是無私寡慾、樂觀愉快,沒有不正確的思想和情緒的波動。
4.「眞氣」:靈樞刺節眞邪篇說:「眞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天」是指自然界中的空氣。「穀氣」係指水穀的營養。也就是說人體機能活動(眞氣)是來源於這兩方面的。

語 譯

   古代的聖人經常教導人們,要及時的回避四時不正之氣的侵襲,和注意精神上的保養,做到情緒安靜,這樣自會眞氣充足,精神飽滿了,那裏還會發生疾病呢?能這樣做便不致有思想上的負擔和分外的貪求,心地光明磊落,沒有不必要的顧慮,卽使形體經常勞動亦不致感到疲乏。

按 語

   本節說明古人對於「預防」的方法,是注意到内外致病因素的兩方面。「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這是注意預防外邪的侵襲。「恬憺虛無,眞氣從之」,這是注意精神方面的保養。因而使人精神充沛,充實抵禦外邪的能力。再從「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兩句來看,可見内經作者,已認識到能够注意精神方面的保養,就能够促進體力的健全,從而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這些理論的指導,不但古代有用,卽現代仍然是適用,這是值得我們珍視的。

   春三月,此謂發陳 1,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髮緩形 2,以使志生 3,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 4 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 5,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6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 3,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7,此夏氣之應,養長 4 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爲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 8,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鷄俱興 9使志安寧 3,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 4 之道 也。逆之則傷肺,冬爲飱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 10,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3,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 4 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詞 註

1.「發陳」:植物到了冬天,大都呈現凋零狀態,可是一到春季,又轉爲新生的氣象,所以張景岳說:「春陽上升,發育庶物,啓故以新,故曰發陳。」據此「發陳」二字,有推陳出新的含義。
2.「被髮緩形」古代人的頭髮是束起來的,衣服也是用帶子,所以「被髮緩形」是說晨起後尚未梳髮整裝的時候,卽披開束髮,鬆舒衣帶的意思。「被」同「披」。
3.「以使志生」「使志無怒」「使志安寧」「使志若伏若匿」:這四句話,是說人的思想活動應該經常保持愉快而安靜,也說明了精神的調攝,是養生的主要關鍵。
4.「養生」、「養長」、「養收」、「養藏」:古人把一切的動植物生長發育的過程,歸納爲生、長、收、藏四個階段。本文之所謂養生、養長、養收、養藏,就是說四時氣候的演變,可以促使生物的發展,那麼我們的養生方法也應當與四時氣候相適應,以維護身體的健康。
5.「布葉曰蕃,吐華曰秀。」:「蕃秀」是形容植物生長得茂盛秀麗。
6.「華實」:「華」同花。「實」果實。
7.「若所愛在外」:形容意氣舒暢,與上文「使氣得泄」句,意義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切要順着向外的規律。
8.「容平」:李念莪說:「萬物之容,至此平定。」就是萬物的形態到秋天已達成熟的階段。
9.「與鷄俱興」:「興」起也。詩經:「夙興夜寐」鷄在微弱的光線下是看不見東西的,所以它在天將暗時就歸宿,天亮了才活動。故「與鷄俱興」是指出在秋季的起身時間,雖然仍舊「早起」,但是要在天亮後才起身。張志聰說:「鷄鳴早而出塒晏,與雞俱興,與春夏之早起少遲,所以養秋收之氣也。」
10.「閉藏」:是生機潛伏的意思。例如很多蟲類到了冬季,蟄伏於地下,度過它的冬眠生活。

語 譯

      春季的三個月,是萬物開始發育生長的時令。這時天地之間洋溢着新生蓬勃的氣象,萬物都欣欣向榮。人們應該到了夜晚就睡覺,起身要早些,起身後披着頭髮,鬆開衣帶,在庭院往來散步。在平時要求自己的思想意識和春天氣候一樣,活潑地充滿生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這樣就適應了春天的氣候,符合了培養生氣的道理。如違反了這種養生方法,便要損傷肝氣,到夏令會發生寒性疾患,使人對夏長之氣的適應力減弱。

   夏季的三個月,是萬物茂盛秀麗的時令。這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互交合,一切植物大都開了花、結了果實,人們在生活上應該晚些睡,早些起身,不要厭惡炎夏。在精神上切戒急躁發怒,而應該神志愉快活潑,心暢氣和,使得神氣充足,像萬物一樣長得既秀麗又堅實;同時要使腠理宣通,意氣舒暢,一切都要順着向外的規律,這就是夏天所謂「養長」的方法。如果違反這種養生方法,便要損傷心氣,到秋天容易發生瘧疾,使人對秋收之氣的適應能力不足,甚至到冬天還要令人生病。

   秋季三個月,是萬物已到成熟收成的季節。這時天高氣爽,草木蕭條,氣候逐漸由熱轉涼,人們應該早些睡覺,早些起身,在時間上可以天明作標準,在思想意識上要安寧清靜,惟有收斂神氣,保持寧靜,才能够和緩秋季肅殺的氣候,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肺氣清肅,這是秋天「養收」的道理。如果違反秋令的養生方法,便要傷及肺氣,冬天發生完榖不化的泄瀉,使人適應冬季潛藏之氣的能力減弱。

   冬季三個月,是萬物生機潛伏的季節。水因寒而結冰,地因寒而破裂,大地顯示了陽氣潛藏的景象。這時候人們晚上要早些睡,早晨一定要等出太陽後才起身。使意志伏匿而不顯露,如同心有所得,避寒取暖,但不能使皮膚肌腠開泄,以免潛藏的陽氣,因出汗而遭到損耗。這就是適應冬天的氣侯,是一種「養藏」的方法。如果違反了這種冬令的養生方法,到了來春便要發生萎厥的疾患,使人對春生之氣的適應能力減弱。

按 語

   本節是古人在認識到有機體內在環境與外在環境統一的基礎上,對四時養生方法,作了具體的說明,也就是「法於陰陽」的具體方法。從此我們更可以體會到古人的預防思想和各種養生方法,是建築在「天人相應」的思想基礎上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