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 腑 – 三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臟 腑 – 三

臟 腑 – 三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 1,或以腦髓爲藏,或以腸胃爲藏,或以爲府,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2,此六者 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寫,名曰奇恒之府 3。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寫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魄門 4 亦爲五藏使,水榖不得久藏。 (素問五藏別論)

詞 註

1.「方士」:懂得方術的人古稱「方士」。在本文中應作「醫生」講。
2.「女子胞」:卽子宮。
3.「奇恒之府」:「奇」異也。「恆」常也。「奇恒之府」,猶言不同於一般的六腑。
4.「魄門」:卽肛門。魄與粕通,因肛門傳送糟粕,故名。

語 譯

   黃帝問道:我聽到一般醫生所講,對臟腑的認識各有不同,有的把腦和髓稱爲臟,有的把腸胃稱臟,也有的把腸胃和腦髓都稱爲腑,這些相反的意見,而他們又自以爲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希望你告訴我。岐伯答道: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這六者是稟承地氣而生,都能貯藏屬陰的精氣,是人體活動的資源,因而說它們的作用,象徵着大地的生育萬物。由於其功用主貯藏而不瀉,所以稱爲「奇恒之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五者是稟承了天氣而生,它們的作用象徵着天的健運,所以是瀉而不藏,它們接受五臟之濁氣,營其正常功能,這些臟器叫做傳化之府。因爲它們受納水穀之後把精華輸送到五臟,把糟粕排出體外,不能久留於中。肛門也爲五臟行使排泄工作,使糟粕不能久藏而及時排出體外。

按 語

   本節將內臟的功能分別爲「藏而不瀉」和「瀉而不藏」的兩方面。腦、髓、骨 胞,因其有「藏而不瀉」的功能,與六腑之「瀉而不藏」者不同,故曰奇恆之府。

五藏常內閱 1 于上七竅也,故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 穀矣;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知五音矣。五藏不和,則七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爲癰。 (靈樞脈度篇)

詞 註

1.「閱」,張景岳說:「閱,歷也,五臟位次於内,而氣達於外。」卽經歷,通行的意思。

語 譯

   五藏的精氣是經常地由內通行於面部七竅的,所以說:肺氣是通於鼻孔,肺的功能正常,鼻就能辨別香臭;心氣是通於舌,心的功能正常,舌就能辨別五味;肝氣是通於眼竅,肝的功能正常,目就能辨別五色;脾氣是通於口,脾的功能正常,口就能辨別穀食的滋味;腎氣是通於耳竅,腎的功能正常,耳就能辨別五音。因此,五臟有病,就導致七竅的不通暢;六腑有病,積氣滯留,就會發爲癰毒。

按 語

   七竅的功能皆稟氣於五臟,從了解這些生理功能上的內外關係,使我們在臨床上對診斷和治療都有極大幫助。

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瞳子,筋之精爲黑眼,血之精爲絡,其窠氣之精爲白眼,肌肉之精爲約束 1,裹擷 2 筋骨血氣之精而與 脈並爲系,上屬于腦,後出于項中。 (靈樞大惑論)

詞 註

1.「約束」:即通常所說的「眼胞」部。
2.「裹撷」:「裹」是包羅。「擷」音吉,與襭同,以衣衽扱物也。故「裹擷」有「包羅一起」的意義。

語 譯

   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向上輸注匯集在眼部,而後成爲具有視物功能的精明,由於這些精氣的匯聚,便形成了眼。骨之精是專注於瞳神部分,筋之精是專注於黑眼部分,血之精是專注於血絡部分,肺氣之精是專注於白眼部分,肌肉之精是專注於約束部分。集合了筋骨:血、氣的精氣,與脈絡合並,便形成了目系,在上聯屬於腦,在後便通於項部。

按 語

   本節經文說明眼睛各組織與內臟的關係,其中主要是五臟的精氣和眼睛各部分的配合關係,基於這一理論,便可以從眼的病變上測知其發病的根源,從而確定治法,如臨床上對瞳神病患,以治腎爲主,黑眼有病,以治肝爲主,白眼有病,以治肺爲主,脈絡有病,以治心爲主,眼瞼有病,以治脾爲主等等,對臨床的診斷治療有很大幫助。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