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 腑 – 七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臟 腑 – 七

臟 腑 – 七



黃帝曰:營衛之行奈何?伯高曰:穀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兩焦 1,以溉五藏,別出兩行 2,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積胸中,命曰氣海 3。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氣 4,其大數常出三入一 5,故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素問經脈別論)

詞 註

1・「兩焦」:指上中兩焦。張志聰引任氏言曰:「此言入胃水所生之精氣,先出乎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兩焦,上焦、中焦也。上焦出胃上口,中焦亦出胃中,故曰胃之兩焦。
2・「兩行」:指營運行的二條道路。所以馬蒔、張志聰都認爲係指營衛之道,因營衛生會篇中有「其清者爲營,濁者爲衛,營行脈中,衞行脈外」的說法。
3・「氣海」:這是指胸中部位,是爲「上氣海」。
4・「天地之精氣」:當包括兩個方面,天氣係自然界吸入的空氣,地氣指飲食所化的精氣。另一說單指空氣而言。
5・「常出三入一」:三和一是指水穀精氣和天地精氣的比例。故馬蒔說:「穀化之精氣,出之者三分,則天地之精氣,入之者一分。」

語 譯

   黃帝說:營衞運行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伯高說:穀食入胃以後所化生的精微,先出於和胃部有關的上焦、中焦,以營養五臟而後又分別成爲兩條路徑,也就是營衛的道路。至於大氣摶聚不散,積於胸中的,就稱它爲氣海。這種氣,自肺而出,循行於咽喉,所以呼則氣出,吸則氣入。總之天地之精氣,在人體的比例數是出者(水穀所出之精氣)三分,入者(吸入之天氣)一分。因此,如半天不吃東西,就感到氣衰,一天的時間就氣少了。

按 語

   本節經文除說明營衛之生成外,又指出大氣之生成。從此,我們可以體會到水穀之精微,不但可以化生營衛之氣,而且結合了天地間之精氣,則又能成爲大氣,所以其功能也就不同了。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爲血,以榮四末 1,内注五藏六府,以應刻數 2 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 (靈樞邪客篇)

詞 註

1・「四末」卽四肢。
2・「刻數」:古人以銅壺盛水,滴水計時,中有刻度,漏水滿百刻,適爲一晝夜。以此作爲計時的標準。

語 譯

   營氣能分泌津液,注入經脈之中,而化成爲血液,外則營養四肢,內則流注於五臟六腑;其運行與晝夜刻數相應。衛氣則秉其悍疾滑利之性,而先行四肢的分肉皮膚之間,它們就是這樣無時或息的運行着。

按 語

   本節說明營衛在人體的循行部位,以及他和氣血的關係。於此,可以體會到人體任何機能活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的整體。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