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畫 →( 首字 八、九)
二畫 →( 首字 八、九)

二畫 →( 首字 八、九)

八天

指色界的四禪天和無色界的四空處。

八定

指色界的四禪定與無色界的四空定。四禪定是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四禪定;四空定是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八宗

律宗、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真言宗、禪宗、淨土宗。

八佛

八佛名號經所說東方之八佛,卽東方難降伏世界之善說稱功德如來、東方無障礙世界之因陀羅幢星王如來、東方愛樂世界之普光明功德莊嚴如來、東方普入世界之善鬬(duò)戰難降伏超越如來、東方淨聚世界之普功德明莊嚴如來、東方無毒主世界之無礙葯樹功德稱如來、東方側塞香滿世界之步寶蓮華如來、妙音明世界之寶蓮華善住沙羅樹王如來。

八邪

八正道 相反的八種邪道,即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八念

1.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2.阿那律八念經中所說的八念是:一、道從無欲,非有欲得;二、道從知足,非無厭得:三、道從遠離,非聚會得;四、道從精勤,非懈怠得;五、道從正念,非邪念得;六、道從定意,非亂意得;七、道從智慧,非愚痴得;八、道從戲樂,非戲行得。

八法

1.又名八風。見八風條。2.地水火風爲四大,色香味觸爲四微,人身是由四大假合而有,四大又由四微所成,所以總稱爲八法。3.教、理、智、斷、行、位、因、果等叫做八法,而一切的法門,都不離此八法。

八味

佛的大涅槃境界共有八種的法味,卽常住、寂滅、不老、不死、清淨、虛通、不動、快樂。

八重

比丘尼的八波羅夷.見 波羅夷 條。

八音

佛所特有的八種聲音,卽極好音、柔輭音、和適音、尊慧者、不女音、不誤音、深遠音、不竭音。

八風

又名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因此八法常爲世人所愛憎,而且又能煽動人心,所以叫做八風。

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時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體弱的痛苦;三、病苦,卽患病時的痛苦;四、死苦,卽臨死時的痛苦;五、愛別離苦,卽與所愛分離的痛苦;六、怨憎會苦,即與仇人見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陰熾盛苦,卽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故死了之後,復須再生。


【五陰】:五蘊的舊譯,陰是障蔽的意思,能陰覆真如法性,起諸煩惱。見五蘊條。 

【五蘊】:蘊是積集的意思,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就是一般所說的物質,變礙為義,是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就是感受,領納為義,其中包括苦、樂、捨三受;就是想像,於善惡憎愛等境界中,取種種相,作種種想;就是行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動去造作種種的善惡業;就是了別的意思,由識去辨別所緣所對的境界。 在此五蘊中,前一種屬於物質,後四種屬於精神。

八迷

卽生、滅、去、來、一、異、斷、常的八種迷見。/八宗綱要下曰:「遣八迷,故說此八不,此即今宗所顯理也。」

八海

九山八海 條。

八倒

對生死的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執定爲常樂我淨者;是凡夫的四倒;對涅槃的常樂我淨,執定爲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是二乘人的四生倒。這兩種四到合起來就是八倒。/止觀五曰:「止是淨水,蕩貪婬八倒。」

八教

化法四教與化儀四教,合稱爲八敎。化法四教是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因此四教是教化眾生的法門,故名化法;化儀四敎是頓教、漸教、秘密敎、不定教,因此四教是教化眾生的儀式,故名化儀。以上八敎,都是天台宗所立。

八梵

八種的梵音,即不男音、不女音、不強音、不輭音、不清音、不濁音、不雄音,不雌音。

八乾

又作八犍,即八犍度。/廣弘明集三十曰:「五部橫流,八乾起執。」

八棄

即比丘尼的八波羅夷罪。波羅夷,華譯爲斷頭,又譯作棄,意思是犯了此罪的人,就會被擋棄於佛法的門外。

八智

四法智與四類智,合稱爲八智。見 四法四類智 條。


八會

華嚴經是七處八會的道法,所以稱爲八會之經;慈恩寺傳序曰:「八會之經謂之為本。」。

八慢

八種的驕慢,即如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大慢。

八齋戒

八輪

八正道 法輪。

八遮

三論宗所說的八不中道。見八不中道條。


八輩

指四向四果的聖人。

八墮

比丘尼的八波羅夷。

八憍

八種的憍(jiāo)慢。憍慢是恃才傲物的意思,因其氣慨好像鳥類的凌高視下,故文殊問經配八憍於八種之鳥:一、盛壯憍,如鴟(chī)鳥。二、姓憍,如梟鳥。三、富憍,如鵰鳥。四、自在憍,如鷲鳥。五、壽命憍、如烏烏。六、聰明憍,如鵲鳥。七、行善憍,如鳩烏。八、色憍,如鴿鳥。

八穢

出家人購置田宅、種植耕栽、貯聚穀栗、畜養奴婢、畜養群畜、藏積金銀錢寶、藏積象牙刻鏤等物、藏積銅鈦釜鑊以自燒賞。


八魔

煩惱魔、陰魔、死魔、他化自在天子魔、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八難

個見聞佛法有障礙的地方和情形,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無想天、盲聾瘖(yīn)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此中地獄、餓鬼、畜生屬三惡道,因業障太重,很難見聞佛法;北俱盧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曉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脫死;無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人方,那裡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脫死;患了盲聾瘖啞的人,自然見聞不到佛法;世智辯聰是世人仗着小聪明,不肯虛心修行,甚至還會毀謗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是佛涅槃後,都見不到佛和聽不到佛法。


八觸

將獲得初禪定的人的身上所發生的八種感觸,即:一、動觸,即在坐禪的時候,身體忽然生起顫動的現象;二、痒觸,即身體上發痒,好像無置身之處。三、輕觸,即感到身輕如雲,好像在天空中飛行一樣。四、重觸,即感覺身重如山,不能移動分毫。五、冷觸,即感到身冷如冰。六、暖觸,即感到身熱如火。七、澀(sè)觸,即感到身如木皮。八、滑觸,即感到身滑如脂。

八覺

八種的惡覺,即瞋覺、惱覺、親里覺、國土覺、不死覺、族姓覺、輕侮覺。


八辯

八種佛所特有的辯才,即不嘶喝辯、不迷亂辯、不怖畏辯、不憍慢辯、義具足辯、味具足辯、不拙澀辯、應時分辯。

八纏

無慚、無愧、嫉、慳、悔、眠、掉舉、惛(hūn)沈。纏是煩惱的別名。


八大

八大地獄。


八大地獄

八個大地獄。地獄大約分爲三大類,即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在根本地獄中,又分爲縱橫兩大類。縱的有八大地獄,又稱爲八熱地獄;橫的也有八大地獄,又稱爲八寒地獄。

八大辛苦

即八苦。見 八苦 條。


八大明王

八大金剛的別稱。大妙金剛經說八大菩薩現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剛手菩薩現身降三世,妙吉祥菩薩現身作兩臂六頭六足之大威德金剛明王,虛空藏菩薩現身作大笑金剛明王,慈氏菩薩現身作大輪金剛明王,觀自在菩薩現身作馬頭金剛明王,地藏菩薩現身作無能勝明王,除蓋障菩薩現身作不動尊金剛明王,普賢菩薩現身作步擲金剛明王。

八大夜叉

寶賢夜叉、滿賢夜叉、散支夜叉、眾德夜叉、應念夜叉、太滿夜叉、無比夜叉、密嚴夜叉。


八大奈落

八大地獄。奈落是梵語,華譯為地獄。

八大金剛

八大金剛明王的簡稱,又名八大明王。見 八大明王 條。


八大菩薩

1.般若理趣經說的八大菩薩是金剛手菩薩、觀自在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纔(cai²)發心轉法輪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
2.七佛八菩薩所說神咒經的八大菩薩是:文殊、虛空藏、觀世音、救脫、跋陀和、大勢至、堅勇、釋摩男。

八大菩薩法

指八大菩薩 曼荼羅 經的修法。


八大龍王

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鉢羅龍王。

八大自在我

具有八大自在的真我,即能示一身爲多身、示一塵身滿大千界、大身輕舉遠到、現無量類常居一土、諸根互用、得一切法如無法想、說一偈義經無量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

八戒

八戒齋


八戒齋

又叫做八齋戒、八關齋、八支齋,簡稱八戒。一、不殺生,不殺有生命的動物。二、不與取,不取他不與之物。三、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四、不虛誑語,不說不符事實的話。五、不飲酒,不飲一切的酒類。六、不塗飾鬘舞歌觀聽,不身塗香飾花鬘及觀舞蹈、聽歌曲。七、不眠坐高廣嚴麗床上,不坐臥於高廣嚴麗的床上。八、不非時食,不食非時之食,亦即過午不食。離上述八種之非法爲八戒,又因此八戒中之第八離非時食是齋法,故總名八戒齋。

八戒齋八種勝法

十善戒經說受持八戒齋的人有八種殊勝的功德,即不墮(duò)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阿修羅、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恆生梵天、值佛出世,請轉法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八忍

四法忍和四類忍,合稱爲年八忍。四法忍是苦忍、集忍、滅法忍、道法忍,這四法忍,忍可印證欲界的四諦;四類忍是苦類忍、集類忍、滅類忍、道類忍,這四類忍,忍可印證色界無色界的四諦。以上八忍可以正確地斷除三界內的見惑。


八忍八智

又名十六心,是修四聖諦,初生無漏智,照見真諦理之位。一、苦法忍,即斷欲界苦諦下見惑之智。二、苦法智,即斷苦惑已,而正證理之智。三、集法忍,即斷欲界集諦下見惑之智。四、集法智,即斷集惑已,而正證理之智。五、滅法忍,即斷欲界滅諦下見惑之智。六、滅法智,即斷滅惑已,而正證理之智。七、道法忍,即斷欲界道諦下見惑之智。八、道法智,即斷道惑已,而正證理之智。九、苦類忍,即斷上二界(色界和無色界)苦諦下見惑之智。十、苦類智,即斷苦惑已,而正證理之智。十一、集類忍,即斷上二界集諦下見惑之智。十二、集類智,即斷集惑已,而正證理之智。十三、滅類忍,即斷上二界滅諦下見惑之智。十四、滅類智,即斷滅惑已,而正證理之智。十五、道類忍,即斷上二界道諦下見惑之智。十六、道類智,即斷道惑已,而正證理之智。此十六心中,前十五心是見道,最後道類智一心是攝於修道。信難信之理而不惑叫做忍,施於所觀之法而忍許叫法忍,依此忍許而離惑明理之智叫法智。

八相

1.指佛來此世界成道時所示現的八種相。見八相成道條。2.生住異滅各有大小之二相,即四本相和四隨相,合稱爲八相。

八相成道

佛示現人間有八種相,名八相成道。成道雖只是八相之一,但也是八相中的主腦,故特標成道之名。大乘所說的八相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滅;小乘所說的八相是從兜率天下、託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此中大乘有住胎,無降魔;小乘有降魔,無住胎。

八不

八不中道 條。

八不淨

八種比丘不可積蓄的不淨物,即金、銀、奴婢、牛、羊、倉庫、販毒、耕種。

八不中觀

八不中道的觀法。

八不中道

名八不正觀,或八不中觀,即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之意。

八不正見

八種不正確的見解,即我見、眾生見、壽命見、士夫見、常見、斷見、有見、無見。


八不正觀

八不中道 條。

八不可越

八敬戒的別名。


八不顯實

在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斷、不常的八不中,顯示出諸法實相的理體。

八位胎藏

嬰兒在母胎中的八個時期。一、受胎後七日間,叫做羯羅藍,華譯爲凝滑。二、受胎十四日後,形狀如瘡疤,叫做額部曇,華譯為疱。三、受胎後二十一日,其狀如聚血,叫做閉戶,華譯為聚血或轉肉。四、受胎後二十八日,漸漸堅固,有身意二根,但還沒有眼耳鼻舌之四根,叫做健南,華譯爲凝厚。五、受胎後三十五日,肉團漸漸增長,四肢與身分之相貌也開始顯現,叫做鉢羅奢法。六、受胎後四十二日,毛髮爪齒逐漸生長,叫做毛髮爪齒位。七、受胎後四十九日,眼耳鼻舌等四根已經俱備,叫做根位。八、受胎後五十六日,在胎藏中形相完備,叫做形位。

八聖

1.指聲聞乘的四向四果。 2.即八聖道。

八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佛教的唯學把一心分八識,《茲列表說明如下頁。》
◎ 末那識譯為意。意有思量之義,此識常緣第八識之見分思量,我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執之根本也。然則第六識名為意識,有何分別?彼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識,故曰意識。即依主釋也。此末那即第七識,故云末那識(即意識)是持業釋也。唯識論四曰:「是識聖教別名末那,恆審思量勝餘識故。此名異第六意識,此持業釋,如藏識名,識即意故。彼依主釋,如眼識等,識異意故。」同述記四末曰:「末那是意。」梵 Manas。


八識

八識田

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種子,都收藏在第八識裡,遇到緣就會發行現行,像是地放下了種子就會生出果來一樣,所以叫做田。

八識心王

心王是能緣外境的精神主體,爲慮知的根本,也是識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種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思量)、阿賴耶等識,故又名八識心王。


八識體一

所有八識的體性都是一體,這是唯識宗的異義。

八識體別

所有八識的體性各別不同,這是唯識宗的正義。

八識二無我

八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即一心有八個了別作用的識。這了別作用是雜染知見,要轉八識成四種清淨智才是清淨正智,即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爲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爲大圓鏡智。能轉八識爲四智,便可破我法二執,斷惑證真,故稱爲八識二無我。

八段

八段五篇 條。

八段五篇

比丘和比丘尼的具足戒分爲八段,即:一、波羅夷,譯爲斷頭,是極重罪。二、僧殘,是殘命義,必待眾僧行懺悔法而救之。三、不定,是嫌疑罪,罪性尙未確定也。四、尼薩耆波逸提,譯爲捨墮,捨是指犯罪品物悉應捨與僧眾,墮謂犯罪應墮地獄。五、波逸提,譯爲墮或單墮,義與前同。六、提舍尼,謂可向人懺悔之罪。七、眾學,謂比丘應學的戒。八、滅諍,謂滅息諍論。又此八段中,不定、眾學、滅諍三段合爲突吉羅,突是惡,吉羅是作,指身口二業惡作之意,如是則八段便成爲五篇。茲將具足戒中,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屬於此八段及五篇者,分別列表於下。

八段五篇

八福田

佛、聖人、和尙(受業本師)、闍梨(受業時教授威儀的阿闍梨)、僧、父、母、病人。佛、聖人和僧屬於敬田;和尙、闍梨和父、母屬於恩田;病人屬於悲田。如果有人能夠恭敬供養上述之八種人,就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叫做福田。

八福生處

瑜伽師地論說一個修福業的人,視其福的多寡,而決定他投生到以下的八種地方去,即人中富貴、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天、梵天。

八中洲

以須彌山爲中心的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屬之。南瞻部洲的二中洲是遮末羅洲(華譯貓牛)與筏羅遮末羅洲(華譯勝貓牛);東勝身洲的二中洲是提訶洲(華譯身)與毗提訶洲(華譯勝身);西牛貨洲的二中洲是舍諦州(華譯諂)與嗢(wa⁴)怛(da²嗢)羅漫怛里拏(na⁴)州(華譯上儀);北俱盧洲的二中洲是矩拉婆洲(華譯勝邊)與憍拉婆洲(華譚有勝邊)。

八句義

禪宗的根本眼目,最切要之義有八句,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八正道

又名八聖道,即八條聖者的道法。一、正見,即正確的知見。二、正思惟,即正確的思考。三、正語,即正當的言語。四、正業,即正當的行爲。五、正命,即正當的職業。六、正精進,即正當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確的觀念。八、正定,即正確的禪定。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

八世風

八風


八妄想

八種虛妄的思想,即自性妄想、差別妄想、攝受積聚妄想、我見妄想、我所妄想、念妄想、不念妄想、念不念俱相違妄想。


八背捨

又名八解脫。見 八解脫 條。


八惟無

八背捨。

八支齋

八戒的別名。

八分齋戒

與八支齋同。

八災患

八種能夠妨害禪定的災患,即憂、喜、苦、樂、尋、伺、出息、入息等八法。刧末來臨的水、火、風三災是屬於外災,而此八災患是屬於內災,誰能夠杜絕此八災患,就能夠成就色界的第四禪定,則外三災無法對他爲害,因爲外三災不能到達第四禪天。

八解脱

又名八背捨,即八種背棄捨除三界煩惱的繫縛的禪定。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謂心中若有色(物質)的想念,就會引起貪心來,應該觀想到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無從生起,叫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即心中雖然沒有想念色的貪心,但是要使不起貪心的想念更加堅定,就還要觀想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永遠無從生起,所以叫解脫。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一心觀想光明、清淨、奇妙、珍寶的色,叫淨解脫;觀想這種淨色的時候,能夠不起貪心,則可以證明其心性已是解脫,所以叫身作證;又他的觀想已經完全圓滿,能夠安住於定之中了,所以叫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這四五六七的四種解脫,都是無色界的修定人,各在其修定的時候,觀想苦、空、無常、無我,使心願意捨棄一切,所以叫解脫。)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滅受想定又名滅盡定,謂人若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就會領受色聲香味觸之五塵;領受五塵,就會生出種種的妄想來,若有滅除受想的定功,則一切皆可滅除,所以叫滅盡定。

八勝處

1.見八背捨條。2.八種能引發勝知勝見,以便捨棄貪愛禪定,因它是引發勝知勝見的依處,所以叫做勝處,即內有色想觀外色少勝處、内有色想觀外色多勝處、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勝處、內無色想觀外色多勝處、青勝處、黃勝處、赤勝處、白勝處。

八除入

八勝處的別名。八勝處的禪定能除去煩惱,故曰除;境觀涉入,故曰入。

八神變

八變化 條。


八部衆

天眾、龍眾、夜叉(華譯勇健鬼)、乾闥(ta⁴)婆(華譯香神)、阿修羅(華譯非天)、迦樓羅(華譯金翅鳥)、緊那羅(華譯非人)、摩睺(huo²)羅迦(華譯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龍)。由於人類的眼睛不能見到這些八部眾,所以又叫做冥眾八部;又因爲八部眾|以天龍爲最殊勝,所以又叫做天龍八部,或是龍神八部。

八葉印

八葉蓮花所開放的印相,亦即阿彌陀佛的圖印。

八葉院

即胎藏界的中台八葉院。見八葉蓮台條。

八葉九尊

見八葉蓮台條。

八葉中台

八葉蓮台 條。

八葉蓮花

密教對須彌山的稱呼。

八葉蓮台

胎藏界曼陀羅的第一院中台,中央是大日如來,四方的八葉是寶生、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等四佛,以及普賢、文殊、觀音、彌勒等四菩薩,合爲九尊。這是三密相應的時候,我們的肉團心所開敷的相。


八葉肉團心

密宗叫人類的心臟做八葉肉團心,因爲它的形狀好像一朵合蓮花。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法等,簡稱爲八敬。因爲都是規定尼眾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所以後人稱之爲八敬法。一、百歲尼要禮初受戒比丘。二、不罵比丘,不謗比丘。三、比丘尼不得舉比丘過,比丘得舉比丘尼過。四、比丘尼具足戒須在二部僧中受(先於尼僧中作本法,再求比丘僧爲之授戒)。五、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中懺除。六、每半月須求比丘教誡。七、不同比丘同住一處結夏安居,也不得遠離比丘住處結夏安居(為便利請求教誡故)。八、安居圓滿,應求比丘爲比丘尼作見、聞、疑罪的三種自恣(自由舉罪)。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