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淨與證淨
書籍目錄
卷一、六妙門初講
卷二、六妙門續講
第五相攝六妙門
第六通別六妙門
第七旋轉六妙門
第八觀心六妙門
第九圓觀六妙門
第十證相六妙門
卷三、六妙門(原文)
卷四、六妙門析論
六妙法門的對治
修學六妙法門的根機
(二)修淨與證淨

(二)修淨與證淨



         第二次第相生六妙門

   在修行時,怎樣依數息的方法,層層地深入到「還」?以佛教的思想,「還」是屬於中觀;到了「淨」的時候,就比較接近唯心的思想。

   中國佛教一向在判教時,把唯心思想判得比較高深。所以就講淨,一切都淨。其實在佛教的經典裡面,有時在講淨的時候,也是在講本性空寂。講空,它是屬於否定的句子,使人看了以後有排斥的感覺。因此一些經典、論典,也用這個淨來形容空,其實這即是在表達緣起、本性空寂的空性。「心性本淨」,觀想的時候,如果能夠見到心性本淨,就是修淨。如果修的時候,和智慧相應,便能無礙方便,任運開發,就是證淨。

   證淨有兩種;一種是相似證,另一種是真實證。所謂相似是好像是,而不是真的,也可能是很接近而已;「真實」則是真的。說到相似證,我們平常在修行時,也常會有這種現象,但是那種感覺並不是真正的智慧。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平常經書看得多,錯把誤境當悟境。因為他多看了幾篇禪宗的公案,或是多讀了一些真如本性的佛書,印象深刻。一旦坐到某一個程度,心很平靜或空境的時候,這些閱讀過、印象深的佛法,從第八識的種子浮現出來,因為在細心的時候浮現出來,他就執以為是開悟了。如果不注意此點,便會停止在那邊,死在句下。如果親近善知識,有他們來印證一下,便可點破。這裡的相似證,還沒有達到那個證,是一個方便。而真實證是真正的證得無漏慧,相似證還是有漏的。因此要注意這相似證,不要掉到裡面去,自以為是,不然就麻煩了。

接下來,再看看觀、還、淨三種觀法,如何與佛法中的其他觀法相通:

(1) 空觀 —— 觀
   假觀 —— 還
   中觀 —— 淨

(2) 觀眾生空(觀)
   觀實法空(還)
   觀平等空(淨)

(3) 與空三昧相應(觀) 
   與無相三昧相應(還) 
   與無作三昧相應(淨)

(4) 一切外觀(觀)
   一切内觀(還)
   一切非内非外觀(淨)

   六妙法門再把空、假、中三觀,眾生空、實法空、平等空三種空,三種三昧,外觀、內觀、非内非外觀等觀法分成觀、還、淨三方面。其實三者都屬於觀的方面,只不過觀的對象、觀的層次、觀的境界不一樣。它這種分類的方法,是比較接近中國佛教判教的方法,實際上也可算是屬於天台的觀法。

   這樣的分法,意思就是它有觀,「還」是比「觀」進一步,「淨」比「觀」和「還」要深一層。雖然同樣屬於觀想方法,但都分成三種,有三個不同的層次。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