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釋 – 5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始計篇(計劃原則及奇襲)
第二章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第三章 謀攻篇(全勝原則及謀攻)
第四章 軍形篇(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第五章 兵勢篇(奇正原則及運動)
第六章 虛實篇(主動原則及虛實)
第七章 軍爭篇(機動原則及會戰)
第八章 九變篇(利害原則及地形判斷)
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第十章 地形篇〔先知原則(二)及戰術地形〕
第十一章 九地篇(隔離原則及戰略地形——遠征作戰)
第十二章 火攻篇(火攻作戰)
第十三章 用間篇(情報戰)
原文注釋 – 5

原文注釋 – 5



始計篇第一 計劃原則及奇襲

(一)戰爭(作戰)計劃作業程序
   →2・戰爭(作戰)判斷
    →(1)國防狀況判斷 —— 知己

     →(2)敵情判斷 —— 知彼(分析、比較、研判)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解:上面五件知己之工夫做完,再以七件事以核算敵人之強弱,加以比較計算,探求敵人優劣形勢之眞情。

【闡述】   
   本節常有人認爲與前面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爲重複,此乃不了解孫子之思想結構;本節係研判敵情,所以須再寫一遍「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正與現今所用之狀況判斷格式相似。 

A 政治判斷

曰:主孰有道?

解:比較何方元首賢明,政治清明,對戰爭目標之號召有力量。

【闡述】   
   茲舉一例,以資說明。韓信比較漢王與楚霸王二主孰有道說:「請言項王之爲人:一怒則千人可爲嚇倒,然不能任良將,僅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喜悅可掬;人有疾病,涕泣分食,然有功當封爵者,則不忍授其印,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臣諸侯,然不居關中而都彭城(今江蘇銅山縣)有違義帝之約;又封親信爲王,并逐羲帝,置之江南彬州,諸侯均不平,皆歸逐其主而自立爲王。項王所過無不殲滅,羣衆早已不附,惟懾其威猛耳!名雖爲霸,實已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誡能返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何所不敵。項王坑秦降卒二十萬,三秦王邯欣翳秦民痛之入骨,而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犯,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爲秦王者。今大王若舉兵東進,三秦(咸陽以西章邯,咸陽以東司馬欣,上郡董翳)可傳檄而定也。」韓信此篇分析細膩,比較詳確之「主孰有道」研判,始堅定漢高祖出關中東征天下之雄心。 

B 指揮統御判斷

將孰有能?

解:比較何方將領有才能,統御有方,指揮卓越。

【闡述】   
   茲舉一例:如賈詡對曹操說:「攻縣掠州,擴展疆土,必先建;撫民安邦,鞏固國本,則 在布仁德施教化。主上應定期篡,養息士卒,加強教育訓練以待世局之變化,相機以平定天下。試觀吳蜀兩國,雖爲土狹兵寡小邦,然佔有長江山水之天險,劉備雄才大略,孔明善謀國治軍,孫權識虛實之情,陸遜會用兵,彼等據險固守,配合水師游弋江上,誠難謀算也!吾人知用兵之法,必須作充分之準備,待戰機成熟,而先佔有必勝之形勢,爾後再去求戰,則策無遣算。料我軍將領中,甚難選出孫權與劉備敵手之人材,雖或以威逼之出戰,實非萬全之策耳!」曹操不信賈詡此篇「將孰有能」之敵情斷,故終有江陵之慘敗。

C 氣象地形判斷

天地孰得?

解:比較何方天時與地利適合于作戰。

【闡述】   
   如東漢馬援討伐武陵(湘西)五溪蠻族,有兩條路可進兵;從壼頭去則路近而水險,從充道去,則路平坦而運輸困難。部將耿舒建議從充道前進,馬援認爲路遠費糧,不如進出壼頭山,扼奪其咽喉要衝,則賊自可攻破。呈于皇上,帝從馬援之計。大軍進到壼頭山,賊則在高處把守隘口,湘西資水上游多急灘,水急船拉不上,又是夏天極熱,士兵多中疫而死,馬援病;乃在兩岸旁掘洞爲室而住,以避炎暑。蠻賊有時登在險峻之處故意鼓噪,馬援亦常扶病往觀,左右官兵均敬佩其勇敢,人人亦多爲之流淚,終至失敗而退軍。此卽馬援之不得天時與地利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