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釋 – 2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始計篇(計劃原則及奇襲)
第二章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第三章 謀攻篇(全勝原則及謀攻)
第四章 軍形篇(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第五章 兵勢篇(奇正原則及運動)
第六章 虛實篇(主動原則及虛實)
第七章 軍爭篇(機動原則及會戰)
第八章 九變篇(利害原則及地形判斷)
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第十章 地形篇〔先知原則(二)及戰術地形〕
第十一章 九地篇(隔離原則及戰略地形——遠征作戰)
第十二章 火攻篇(火攻作戰)
第十三章 用間篇(情報戰)
原文注釋 – 2

原文注釋 – 2



謀攻篇第三 全勝原則及謀攻

(一)大戰略指導方針 —— 不戰而屈人之兵

  1・國家戰略指導要領

   (1)上策 —— 伐謀

解:「伐」是破壞之意。依照上述,所以用兵之最上策略,是將敵國之企圖或計劃,在未成熟前用計謀挫折之,粉碎之,而唯我之意志是從。

【闡述】   
   茲舉戰例以說明其運用之要領如后:
   (一)對受迷惑者,陳利害以曉之 —— 唐德宗時尚書王庭湊反,圍唐將牛元翼于深州,朝廷遣韓愈往宣撫,庭湊拔刀拉弓以迎之,佈滿甲兵,并推諉曰:「所以如此紛擾者,皆爾等所爲!」愈厲聲曰:「天子以尚書有將帥之材,竟不能說服兵卒耶?此衆所周知者:自祿山思明以來,至元濟思道,其子孫尚有存者乎?田令公以魏博歸朝廷,子孫皆爲美官;王丞元以軍隊歸朝廷,弱冠爲建節,劉悟李祐,皆爲節度使,汝曹亦已聞知。」庭湊恐兵衆爲之心動,麾之使退。愈再進言曰:「如牛將軍其人,朝廷尙多,爲顧大體,不可棄之,尚書爲何圖之不放?」庭湊不敢再倔強,尤解圍,元翼突圍而出。此陳利害而屈人之兵也。

   (二)對來降者,布恩信以結納之 —— 隋時降郡賊柴保昌,有八萬人,因隋將樊子蓋既不敢戰,又不善謀,賊徒日衆,幾年不平。隋煬帝乃令李淵代之,賊有來降者,均視之如親兵,推赤心以待之。以前均因政令嚴酷,懼死爲盜,自首又被殺,致窮無所歸。現淵以恩義待之,皆望效死力,前後來歸者數萬人,餘賊均散。此以恩信而屈人之兵也。

   (三)對爲人欺蒙而失誤者,明以大義屈服之 —— 唐僕固懷恩率囘紇兵侵犯,圍以數重,郭子儀卽以甲騎兩千,進出于兩翼,囘紇見而問曰:「此也誰?」左右報曰:「郭令公也。」囘紇驚曰:「郭令公尙存乎!懷恩信天可汗已駕崩,令公亦謝世,中國無主,我故從來,今令公既存,天可汗在乎?」左右對日:「皇帝萬壽無疆。」囘紇皆曰:「懷恩欺我!」子儀又派使者曉諭囘紇曰:「曩昔公等遠涉萬里,協剿兇逆,恢復二京,是時子儀與公等周旋于艱難之中,何時忘之?今一旦棄舊好,助一叛臣,何其愚也!呪懷恩棄王背親,于公等何益?」囘紇曰:「總以令公亡矣?不然,何至于此!既令公誠存,安得見之?」子儀逐出,左右傳呼曰:「令公來!」囘紇初尙懷疑,持弓以待;子儀卽脱盔示之,慰勞曰:「公等久共忠義,何一至于斯?」囘紇皆棄兵器下馬,齊下拜曰:「眞吾父也。」子儀召其首 領與之飲酒,并贈送上等絲緜,歡好如初。此郭子儀以大義屈人之兵也。

   (四)對震恐者,揚聲威以脅迫之—— 韓信既破趙,欲攻燕伐齊,問計于李左車。左車曰:「將軍渡黄河,擄魏王,擒夏說,一舉攻下井陘,不終朝而破趙卒二十餘萬,誅成安君,名聞海内,威振天下,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衆勞卒疲,其實難用,今將軍欲以此困倦之兵,頓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則劉項之勢卽無分高下,若此者將軍之短也!今爲將軍計,莫若按甲休兵,鎮趙撫其遺孤;百里之內,將牛酒犒軍。同時找嚮導查詢入燕之路,然後派能言之士,奉咫尺之書,盡述將軍百戰百勝之威于燕,燕必畏懼不敢不從,燕既投降,再東告于齊,齊必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無法爲齊謀矣。此卽『兵固有聲而後實』之謂也。」韓信從其策,燕果從風而降。此卽揚聲威以屈人之兵也。

   (五)用辯士說服之 —— 如漢高祖派酈食其(讀歷異幾音)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卽以侯其將,得賂卽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爲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實,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爲人刻印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叛之,賢才怨之,而莫爲之用,故天下之士歸于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臯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甚以爲是,乃罷歷下兵守及戰備。此卽以辯士屈人之兵也。

   (六)用奇計以誘之 —— 宋時夏趙保忠叛,朝廷乃命李繼隆秦翰二將,率師問罪。軍至延州,翰恐保忠逃,卽乘驛站馬先去,假借皇帝詔書安撫之,以緩保忠行動。王師至,翰又託詞保忠應盡地主之禮,至郊外迎接,乃與保忠并騎而去,保忠遂被擒。此卽以譎計而屈人之兵也。
 
   (七)堅壁清野以待其衰——如拿破崙攻莫斯科之役,俄以堅壁清野之謀而屈人之兵。
   (八)奪隘守險,以斷絕其援兵 —— 魏時毋丘儉反,司馬懿出兵五萬渡淮水討之,派一軍從安風津佔據壽春,派一軍出譙宋,斷其歸路,派一軍據南頓以待之,另以文欽在外爲遊兵,皆堅守陣地勿戰。毋丘軍欲進不得鬥,退恐被奇襲,計窮,晚棄大軍而逃,司馬懿追而殺之。此以守險而屈人之兵也。

   (九)以夷狄制夷狄 —— 班超在西域對羌人曰:「犯法者,如能互相斬捕,卽除罪。斬大豪有罪者一人,賜錢四十萬,中豪十五萬,下豪二萬,大男二千,女子老少千錢,又以其所捕妻子財物與之,此以夷狄而攻夷狄也。

   (十)以盜賊攻盜賊 —— 東漢時,張步蘇茂反,光武遣使告步茂曰:「能相斬殺而投降者,封爲列侯,步遂斬蘇茂,至軍門投降,此以盜賊而攻盜賊也。
   以上十例,不過略舉示範,貴在舉一以反三,此等事例,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甚多,僅藉此說明可用謀略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伐謀,是敵我雙方之行爲;如我以謀伐人,人必以謀拒我,我又以謀拒其謀,人又以謀應我之謀;但看結果誰之「謀攻」是眞正勝利者,始爲伐謀之成功。

   茲更將李德哈達評論「希特勒之戰略」一段借來補充說明之。他說:「若能用其他方法,促使敵人解除武裝,則比用強攻毀滅敵人,不僅較爲經濟,且更爲有效。因強攻之方式,不但成本太高,有兩敗俱傷之危;且兵凶戰危,因受各種偶然條件之支配,最後決定常在不可知之數。一個戰略家之思想,應以『癱瘓』敵人爲着眼,而不宜多所『殺傷』。卽令從戰爭之較低階段來說,一個人的被殺死,只不過 損失一個戰鬥員而已,但一個神經受到震動之人,即可成爲恐怖之現象。在戰爭較高階段中,若能在對方指揮官之心理上,造成一種印象,則其結果,卽可瓦解其整個部隊之作戰力量。而在戰爭之最高階段中,對于一個國家之政府,若能加以心理上之壓迫,更足以癱瘓其所有一切作戰力量。卽如使一個人之手掌癱瘓,則刀劍當然會從其手中落下。」此乃李氏讚揚希特勒善于利用人性弱點和運用不流血之行動,在初期獲得大戰略之成功而言。亦卽孫子在兩千五百年前卽鼓勵人在戰爭中所運用之一種最高級「謀攻」手段。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