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軍形篇(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本篇篇目是軍形,其意義卽軍事上勝利態勢之形成,乃制勝之基本因素。本篇仍屬于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之範圍,但一部亦可屬于戰術思想之領域。上篇講全勝,着重運用謀略以獲取不流血或少犧牲而廉價之勝利。本篇講先勝,則着眼如何在戰前將政治、軍事、經濟、精神等力量形成充分之戰爭準備;或將軍事部署形成較敵人更爲優越之態勢,以奠定先勝之堅強基礎,俾可操戰場上有把握之勝券。
孫子認爲善戰者,總是先爲不可勝,將自己一切力量先形成絕對優越之態勢,爾後等待敵人弱點暴露有可勝之機會時乘虛而擊之;此卽獲致「先勝」之戰略指導方針也。其實施方針之要領有四:
第一、不可勝在己;要打勝仗,一切要反求諸己,如自己四週列國是否與我親善,可爲我助否?國內民心士氣團結而高昂否?動員準備完成否?作戰計劃完善否?軍隊訓練精強否?裝備補給可適應戰時要求否?兵員補充無虞否?一切戰爭準備,已自信其確實而充實,則敵人卽不可能勝我。第二、可勝在敵,如敵人外交孤立,國内意見分歧,士氣不振,其他一切戰爭準備尚未完成,此卽敵人弱點之所在,已有予我可勝之機會。第三、要能爲不可勝;必須有能力去創造敵人不可勝我之態勢,萬萬不能給予敵人有必可勝我之機會。第四、勝不可爲;亦卽勝負之情形在未戰之前,由各種狀況之顯示和研判,可以預先判斷而知,決不可不慎而助敵人,造成其獲勝之機會。以上四點,乃先勝戰略指導之要領。
且不分攻勢或守勢,均應如此指導,孫子特將攻守特質予以說明;他認爲守勢難以主動取勝,如敵人不來攻,我則無機與敵人決戰,而勝負之數無以斷焉;不若攻勢之尋敵而戰,實乃制勝之最佳手段,故鼓勵攻勢作戰。至於攻守態勢,他認爲「守」是劣勢形態,不足發揮用兵之力量;而取攻勢則可對敵自由運用兵力以形成優越之態勢。所以善守者,應藏于九地之下,不輕易爲敵人捕捉弱點加以摧毀;善攻者,應動于九天之上,盡量發揮其攻擊威力,尋找敵人弱點而擊之;如此,始可自保而獲全勝。
孫子的戰爭觀念是站在「全勝」理論上做出發點,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爲着眼;所以對其勝利之體認,乃以另一角度定其價值;他認爲衆人所見到之勝利,或天下人所稱讚之勝利,此好譬人人之能見光耀之日月,又如人人之能聞隆隆之雷鳴,不足奇也,此可謂之愚勝;因人人所知之勝利,必殺人盈野,血流成渠,燬家千萬,故人人得而知之。但其善戰者,常無智名,亦無勇功,因人人不得而知也;由于其所勝之敵,乃易勝者,時短情簡,既無大量之傷亡,亦無劇烈之破壞,而戰無遺算,着着俱勝,其所勝者,早已註定失敗命運之敵也,此可謂之智勝。至所謂「先勝」者,卽先須立于不敗之地,把握敵顯露之質變量變敗機,即所謂勝兵先勝而後求戰也。其常戰敗之軍隊,乃先戰而後求勝;因彼既無先勝之準備,又無求勝之信心,未戰之前已藏敗機。
最後一段,乃討論先勝態勢部署之要訣:第一要「道勝」,卽修道保法,整飭政治,保障法治,使國泰民阜,成爲一先進文明之富強大國;孫子特別重視政治一環,如政治修明,「道勝」成功,乃先勝態勢之磐石也。第二要「算勝」,卽要嚴密考量戰場地形及其廣狹險夷,敵我兵力多寡和強弱,以决定作戰之方略與部署;此須在作戰計劃上先得廟算之勝,則先勝之基礎始克奠定;此乃軍事戰略策劃之 先勝也。第三、是量勝,勝兵要似以鐙稱銖;卽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予敵人以致命之打擊;此係屬于戰術上之部署。第四、是形勝,須如决積水于千刃之谿形勢之威猛,一切均在我瞰制之下,一切均在我力量震懾之下。
本篇和第五篇「兵勢」、在戰略運用上可謂之姊妹篇,本篇論理係靜態而具體;如軍隊數量,國家人口多寡,土地廣窄,法令制度良窳,部隊態勢優劣等,卽與敵人較量時,大致可用數目表示者,似皆屬于軍形之範圍。本篇是體,「兵勢」篇是用,兩篇體用互爲作用而運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