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文注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始計篇(計劃原則及奇襲)
第二章 作戰篇(動員原則及速戰)
第三章 謀攻篇(全勝原則及謀攻)
第四章 軍形篇(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第五章 兵勢篇(奇正原則及運動)
第六章 虛實篇(主動原則及虛實)
第七章 軍爭篇(機動原則及會戰)
第八章 九變篇(利害原則及地形判斷)
第九章 行軍篇(先知原則(一)及特種地形)
第十章 地形篇〔先知原則(二)及戰術地形〕
第十一章 九地篇(隔離原則及戰略地形——遠征作戰)
第十二章 火攻篇(火攻作戰)
第十三章 用間篇(情報戰)
四、原文注釋

四、原文注釋



軍形篇第四 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

(一)先勝戰略指導方針

  1.先為不可勝

解:古時善於作戰者,均先造成敵人不可勝我之態勢。

【闡述】   
   先爲不可勝之作法,,孫子在指導要領中已明述,但却發現兩種做法,一是求之于己是求之于人。求之于己者,合乎戰爭之哲理,最後成功;求之于人者,則違背孫子兵法原理,終必失敗。茲將史實簡述于後:

   吾人八年抗戰,在近代世界史上是一件大事,當時中國,內部剛完成革命和統一,民生凋蔽,既未建設,又無現代化生產,國防及軍備均無法與兵精國強之暴日軍閥作戰。但吾人爲反侵略,衛國保家,只有奮起抗戰;我賢明政府仍沉着埋頭去做「先爲不可勝」之工作,如在外交上忍辱負重,簽訂何梅協定,牽延敵人之挑釁,以爭取備戰時間;如先安内而後攘外,以鞏固內部團結;如揭櫫和平未到絕望之時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决不輕言犧牲,以之爭取與國,鼓勵民心,振奮士氣,俾精神總動員;以「空間換取時間」,「精神勝過物質」等戰略之運用,終使敵人陷進泥淖,而獲得最後之勝利,此皆求之在己之「先爲不可勝」之工夫。

   反觀日本軍閥,在其南侵戰略上之假想敵人當然是美國;而不作經濟之發展,科學之研究,工業之擴大,以厚植國防實力,以奠「先爲不可勝」之基礎;反求之于人,奇襲珍珠港,摧毀美太平洋之武裝,以爲如此可使美國人「先不可勝」已;但日本軍閥未將孫子所說「先爲不可勝」之深義讀通,終遭亡國之禍。故美國福勒將軍在其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略」中云:「日本之襲珍珠港,此種作戰之典型在歷史上則屬罕見,此事一方面顯示是一難以令人相信之愚笨而下等奸計,另一方面則顯示其缺乏難以相信之想像力。日本此一不宣而戰,如此一擊,則激怒全美國之人心矣;同時亦正解决羅斯福總統之困難,而獲得全國人民之支援。」實乃日本爲美國完成「先爲可勝」自己之工作,由此可知日本之愚且笨也。

   試再一讀清季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三位名將對「先勝」及「先爲不可勝」戰略部署要領之言論,則可明晰于心,茲摘錄之;所謂「先爲不可勝」者,其要不過數端,茲分論于左:(一)佔先着 —— 用兵之要,不外先發制人。地有所必爭,利有所必取,自須先人一着;但我知之,人亦知之,又非出人意外,不克奏功。若敵已佔先着,不可與爭,則祗得審勢扼要,擇利蹈瑕;要在致人而不致于人。
   凡行軍最忌有赫赫之名,爲天下所指目,爲賊匪所必爭。蓋若從賊所不經意之處下手,既得之後,賊乃知其爲要隘,起而爭之,則我佔先着矣。(曾國藩)
   (二)順側背 —— 欲謀克敵,必先自固。若但求克敵之法,而不爲自固之計,則敵未克,而先自敗矣。我之所以克敵者,不外包抄其側背;敵之所以謀我者,亦何莫不然;此側背之所以必顧慮者也。左右聯絡確實,而後軍心益固;後路却顧無憂,而後軍情益奮,側背皆能自固,則自「不可勝」矣。
   (三)多用活兵 —— 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輕兵,少用重兵。進退開合,變化不測,活兵也;屯宿一處,師老人頑,呆兵也;多用大砲輜重,文員太衆,車船難齊,重兵也;器械輕靈,馬馱輜重,不用車船橋夫,風馳電掣,輕兵也。弟軍積習已深,今欲全改爲活兵輕兵,勢必不能,姑且改爲半活半呆半輕半重,亦有更戰互休之時。(曾國藩)
   (四)慎用主力 —— 運用之妙,不外避實而擊虛。我欲擊敵之虛,固宜有乘機而應之兵力;若敵擊我之虛,亦宜有待敵而應之兵力。敵有虛,而我無以乘,則將何以致勝;敵乘我虛,而我無以待,則焉得而不敗。故主力大部,務宜留置適宜之處,以衛我側背,俟勝負之機已露端倪,而後方用以出其制勝;若主力運用錯誤,或過早,敵乘我虛,將何以應之?
   
   夫讀孫子兵法,主要在學習其原則運用之要領;在一個原則之下,有很多運用原則之要領,如上所述,是曾、胡、左三人剿洪楊、平新疆及剿捻匪中所擬訂之「先爲不可勝」之戰略指導要領,已活用孫子兵法之原則矣;因此,吾人亦須學習,按當時敵人戰法,與我之編制、裝備、兵力,及其他有關因素,擬出一套「先爲不可勝」之戰法以制勝,始克使孫子兵法之原則原理爲我所用。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