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爲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恆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鎭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爲染凈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恆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恆摧。
極喜者,卽十地之初歡喜地也。初心者,謂初入第一地時,七識轉智。平等性者,謂七識相應心品轉爲平等性智。初地已去,既轉依已,入無漏心,亦緣眞如,及餘一切法,一乘無學等,唯緣異熟識,證得十種平等性智。由十種相圓滿成就。如佛地經云:「(一)證得諸相增上喜愛,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二)證得一切領受緣起,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三)證得遠離異相非相,平等法性圓滿成故。(四)弘濟大慈,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五)無待大悲,平等法性圓滿成故。(六)隨諸眾生所樂示現,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七)一切眾生敬愛所說,平等法性圓滿成故。(八)世間寂靜皆同一味,平等法性圓滿成故。(九)世間諸法苦樂一味,平等法性圓滿成故。(十)修植無量功德究竟,平等法性圓滿成故。」能起受用身之影像,觀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恆共相應,而無間斷;隨諸有情勝解,示現佛像故。唯識卷十云:「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大悲,恆共相應,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影像差別;妙觀察智不共所依。無住湼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續,窮未來際。」又云:「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菩薩見道,初現前位。違二執故,方得初起。後十地中,執未斷故,有漏等位,或有間斷。法雲地後,與淨第八相依相續,盡未來際。」第七末那無始時來妄執我法,任運而轉,無力斷惑;全仗第六意識起入我法雙空觀,斷盡分別二執種子,亦伏俱生我執現行,此第七識我執不生,初心之平等性智始現前。然俱生我執尙復間發。第七轉智所以由第六入雙空觀者,因七識唯俱生而無分別惑故。以無分別,於緣境時,唯任運轉;故登初地時,不能自運,由第六識入生空觀,礙七識我執不生,但法執猶存。故有頌曰:「單執末那居種位,平等性智不現前。」由第六入生法二空觀故,礙此七識我法二執不起。故有 頌曰:「雙執末那歸種位,平等性智方現前。」
無功用行者,謂第八不動地,成就願波羅蜜,方斷修惑,作無相觀,離諸功用,任運至得無功用住。無功用相續,故云不動地。自初地起作雙空觀,住七地時,尚未捨藏。蓋七識任運,若染分未淨,不可轉他任運,故有功用。染分旣淨,至第八地無功用時,方能斷盡所執之我,自此恆摧永不復起矣。唯識論卷五云:「第七識於學位滅定出世道中俱暫伏滅。故說無有。謂染污意,無始時來,微細一類任運而轉;諸有漏道,不能伏滅。二乘聖道有伏滅義,其無我解,違我執故。後得無漏現在前時,是彼等流亦違此意,眞無我解及後所得,俱無漏故,名出世道。滅定旣是聖道等流,極寂靜故此亦非有,由未永斷此種子故。從滅盡定聖道起已,此復現行乃至未滅。然此染意相應煩惱,是俱生故,非見所斷,是染污故非非所斷。極微細故,所有種子,與有頂地下下煩惱,一時頓斷,勢力等故。金剛喻定在現前時,頓斷此種,成阿羅漢;故無學位,永不復起。」初登第一地時,轉爲平等性智,是下品轉。至無功用行,是中品轉。等覺以後,是上品轉。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此頌第七識上品轉智之義。如來者,諸有所言所說所宣,一切如實,皆無虛妄,故名如來。如來法身有三相別:(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有自受用及他受用。(三)變化身。第七識於無功用行但我恆摧,法猶間故,非達最極。直至如來位中,俱生種子始斷,以等覺位後修金剛道,方證解脫,而種子方盡。此時平等性智,現起他受用身、土之相。如來功德甚深微妙,非有非無,離諸分別,絕諸戲論。現他受用身乃爲十地菩薩所現。是平等性智之用。若自性身自受用身與法身同體,惟佛與佛方能知之。故曰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者,卽法雲地,成就智波羅蜜,亦斷修惑,具足無邊功德,出生無邊功德水,如大雲覆虛空,出清淨之衆水;故曰法雲地。瑜伽論卷四十八云:「是諸菩薩,住此地中,諸菩薩道,皆得圓滿。菩提資糧,極善周備。從諸如來大法雲所,堪能領受其餘一切有情之類難可領受最極廣大微妙法雨。又此菩薩自如大雲,未現等覺無上菩提;若現等覺無上菩提,能爲無量無邊有情等雨無比微妙法雨,殄息一切煩惱塵埃。能令種種善根稼穡,生長成熟;是故此地名法雲地。卽由此義,當知復名最上成就菩薩住。」由平等性智示現微妙功德身,居純淨土,爲住十地諸大菩薩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衆疑網,令彼受用大乘法樂。故曰十地菩薩所被機。(此第七識於因中轉。)第七識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