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都不會消失
前言
大約兩千六百年前,在印度講說佛法的釋迦牟尼佛告訴了我們欲望的實相:「如果沒有田地和房屋,就會為追求這些而痛苦。而如果擁有田地和房屋,又會因為管理和維持而痛苦。其他的一切也都是如此,不管是擁有還是沒有,同樣都是生活在痛苦之中。」
『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複共憂之 有無同然。』 (釋迦牟尼佛)
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這些在現代都屬於不常使用的詞彙,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與衣、食、住相關的財產。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有無同然」就是說,金錢、財產、名譽、地位、家人等等,沒有這些人們會因為沒有而苦惱;一旦擁有,又會因為它們而產生別的苦惱。不管是擁有的人,還是沒有的人,同樣都無法得到滿足,痛苦和不安都無法斷絕。
就像是在證明這一點一樣,我們時常會聽到知名人士自殺的新聞。「誒?那樣的人,怎麼會 …… 」他們明明擁有才能、金錢、名氣等令人稱羨的一切,卻痛苦到無法活下去的程度。
釋迦牟尼佛還告訴我們,擁有的人是被「金鎖鏈」拴著,沒有的人是被「鐵鎖鏈」拴著。
不管材質是金的還是鐵的,被鎖鏈拴著的痛苦的實態都不會有絲毫改變。
聽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感到奇怪:「沒有的痛苦我能夠體會,但是說擁有也會感到痛苦,總覺得難以理解。」
然而仔細想想,如果跟古代的人相比,我們其實已經算是擁有很多的人了,不是嗎?
比如說,直到江戶時代(一六〇三~一八六八)為止,就連各地最有權勢的諸侯出行時,能使用的最舒適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轎子而已。
跟今天的汽車、新幹線、飛機比起來,轎子冬天冷、夏天熱,一整天都要坐在裡面搖來晃去,而且移動的距離也相當有限。
雖說騎馬會更快一些,但是騎馬不僅和坐轎子一樣無法防寒避暑,連風霜雨雪都遮擋不了。
然而,儘管今天的我們比古代諸侯所過的生活還要方便舒適,但是我們卻並沒有因此感受到多大的幸福喜悅。
那是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不管擁有多少金錢、物質,生活變得多麼方便、舒適,都永遠無法得到滿足。
雖然得到想要的東西,可以使我們暫時感到滿足,但是由於欲望沒有窮盡,這個滿足很快就會轉換成不滿。
得不到滿足時會渴望,得到了滿足時又會加倍渴望。這就是欲望的實態。
1-4.欲望的本質是自私自利之心
而且,由於欲望,我們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會因此造下很多罪惡。
自私自利,指的是背棄他人的冷酷無情的心 —— 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 失,不管周圍的人會變成怎樣。
出於這顆自私自利的心,我們謀求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想要金錢,想要物質,想要得到他人的誇獎、認同,想要得到更多更多 ……。
當這無窮的欲望受到阻礙,別人擋了自己的路時,「只要這個人不在了」、「只要那個人消失了」這種冷酷的殺人之心就會噴湧而出。
不管對方是父母、兄弟,還是恩人、摯友,只要妨礙了自己的欲望,就會對其冒出可怕的念頭。
雖然說,為了不讓別人覺察到自己這些可怕的想法,我們會拼命地隱藏。但是,潛藏在根底的欲望卻會時不時噴湧而出,讓我們說出不該說的話語,做出不該做的事情,其結果,就是給他人帶來困擾,讓自己造下可怕的罪惡,為此痛苦、後悔不已。
1-5.欲望受到阻礙就會出現的「憤怒之心」
當欲望受到阻礙時,就會出現「憤怒」這個煩惱。
「都怨那個傢伙,是他讓我虧了本!」
「都怪這個傢伙,是他讓我在眾人面前出了糗!」
憤怒的火焰會於瞬間升騰起來,劇烈地燃燒。
因為憤怒,我們會說出不該說的話語,造下傷害他人的罪惡,最終留下的唯有悔恨和痛苦,不是嗎?
所有人都是由煩惱構成的,除了一百零八個煩惱別無其他。這一點不會因為時代、人種、年齡的不同而改變。煩惱到死為止,都既不會減少,也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