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了解了莊子辯證開放的
眼光與自然一體的胸懷,便不
難理會莊子說:「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
遙遊》)了。
從社會發展看,沒有私
心、功利,就沒有人類的進步,
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但也正
是這個私心、功利使人類文明
陷入一種矛盾的境地。
一方面它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一方面它又使一些人喪失人性,傷害他人,破壞了社會的和平與人們的幸福。
莊子說無己、無功、無名,就是從人生本來意義上看待私心和功利的,集中強調的是:「貴眞全性」。這四個字強調五個層面的意思,首先是人的生命可愛且寶貴(《逍遙遊 》),第二是降生人世的赤子之情(《天運》),第三是眞實地做人(《應帝王》),第四是養生之道(《養生主》),第五是道德修養(《德充符》)。這五個層面的意思,連貫表述爲:人生始於生命,於人世當常懷赤子之情,眞實地做人,注意養生,昇華道德,最後歸結於生命,表現人的貴性保眞的生生不息的生命進化運動。明白眞人的貴眞全性,便知人生無己即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無功卻取得了大功,無名卻寫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字。
怎樣做到這樣呢?莊子認爲首先要破除私利對人的迷感。因爲小利迷感使人不辨東西,大欲迷惑就使人喪失本性,這樣,不是害己,就是害人,或者人己俱害(《騈拇》)。
所以莊子說,用不著賣弄小聰明去追求身外之物,在利害引誘面前,當明白事情本來的是非曲直,想想人生本來的情景。正確理解得志。得志不過是做事,有事做,身心安適地去做,既不是爲著獲取積萬累千的錢財,也不是爲著過眼雲煙的高官厚祿。生命是樂天的。如果因貪婪而不安,因得官而自危,那人生目的不是本末倒置了嗎(《缮性》)!
明白這一道理,便明白了世事人情的這一現象: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最聰明、最豁達的人常常心地閒逸;只有一點小聰明的人,卻總喜歡察顏觀色,見風轉舵(《齊物論》)。
明白這一事實容易。眞正做到貴眞全性,卻不容易。這裏重要的是心靈的「虛靜」,只有虛靜才能返本歸眞。因爲人總是與外物在一起,難免不利欲薰心,情性搖動。虛靜,外物紛擾就可悄然遠去,人性的天然光輝就會熠熠閃耀,照亮自己的心地,達到自我反省,人性的天然本質也就自然呈現出來(《庚桑楚》)於是,眞實得到確認,天然性情不被污染,眞的人也就確立了。
應當說,由於人的歷史的漫長,人的心智的纖細,使人變得異常複雜,對此,莊子提出人的貴眞全性,不僅閃耀著永恆的思想光輝,也成爲人們正確把握自己的帶根本意義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