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 使心安住在清
書籍目錄
「戒」—— 使心安住在清

「戒」—— 使心安住在清

淨中,是修「定」的基礎



Bg A3

   總而言之,共有叁學:“戒學”意爲使我們的德行有良好的訓練與發展,包括關系密切的社會、家庭和無情衆生。“定學”是心的訓練和培育,使我們能夠主宰心,要心清淨、寂靜、安樂、有力都可以。而且能隨時准備有效地實行各式各樣的事務。第叁項是“慧學”,它的定義是學習-從真理的角度去澈底“看清”萬物,進而拔除染取。即是從心中拔除掉各種各樣的愚癡,從以往曾系縛住我們的事物中解脫出來。

   “學”的巴利文是 SIKKA,梵文稱爲 SEKSA,泰文的 SEKSA 是從梵文演變來的,這些解釋不過是讓各位在文字上多增加一點知識罷了。“學”在巴利文的意思是有次第的學習並真正的去做;比如戒、定、慧,戒學、定學、慧學,其定義是直接訓練身口意,並不是文字中的學習。由于語言文字的變化,使我們對“學”産生誤會,在此我必須給各位明確的指示,這兩個名詞在佛法方面的意思是指身口意方面所應學習的行持,也就是在我們越來越看清它的益處的同時,改善自己。

   前面說過了佛教的教理,以及佛教的重要內容在“依據真理”去明了“什麼是什麼”,並以這些知識拔除煩惱欲望。當我們“依據真理”去觀察,將會看出戒只不過是一個基礎,讓我們可以處于那種不受幹擾,不混亂的社會,和平安樂的環境中。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它不會産生任何智慧,也不能絕對斷除習氣煩惱的執著,但卻是必備的,使我們能適合地生活于世間的和平安樂中。那時各位將很容易看出它對我等的莫大幫助,使這顆心能處于平常中。因而在“法”這方面,就會顯現出戒的各種功德,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在巴利文中所稱的無上功德,譯爲産生定心。其他戒的善果,也只是給我們幸福的生活或能生天界等,那不是佛陀所提倡的,佛陀的本意是以其爲定的萌芽根源。因此我們必須自我糾正,成爲一個清淨、聖潔的人。也就是說必須先有良好的戒,才能滋長定。如果我們有著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困擾,我們的心又怎能獲得定呢?若我們想好好地實行一切事務,就得先有良好的戒,才有良好的成就,定也就隨即而起。

   佛陀稱頌“最良好、清淨的戒是聖人所心滿意的”,這一題目相信各位不難明白;我們可以拿這樣的情形來對照,如果我們的言行品德爲每一位有德行者所稱頌,那我們還可寥以自慰,因爲有良好的品行也等于有良好的戒。所謂的有德者即爲一個真正的君子,但若依佛法則稱他爲聖人。一位舉止溫文有禮,品行良好,爲聖人所稱心滿意的人,才是有良好清淨戒的人。這也同時可用在有戒者的身上,假如在身口的行爲還不爲聖人所滿意,即是還未具足正確圓滿的戒。同樣的如果我們的行爲不被社會上的君子所稱頌,即證明我們還有野蠻行爲,不值得結交。如果你不喜歡用聖人這個名詞,也可用君子來代替,但他必須是一位真正的君子;當戒行被他們贊歎時,證明我們已擁有第一階段的成就,已不必懷疑。我們有德在先,也就不會有漏洞讓別人批評指責,“定”必定會萌芽滋長,這是不必質疑的。

Bg R

◎了解文化、風俗、習慣、規範等的必要性,是要讓我們認識世俗的真相這就是所謂的戒。
◎首先修身而安住在清淨中,將容易地助長定。

◎聖人們所滿意讚歎的戒,是能產生定、增長定的戒,還適合於定的基礎。
◎戒在於良好的身口定在於培育心,直到心清朗明澈和有力量。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