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與「慧」是相輔相成
書籍目錄
「定」與「慧」是相輔相成

「定」與「慧」是相輔相成



Bg A3

   接下來談到定學和慧學之間的關系,當有了定之後,就能輕易看出萬物的真相,佛陀的格言早已簡短宣說過:「心定即能看出萬物的真相。」但佛陀所說的「心定」的狀態,同時也擁有准備實行責任的趨勢。心有了這種定的狀態之後,必能依隨著真理洞悉萬物。在這有一個小秘密,即是我們想要知道的任何事物或要解決的問題,會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而不被我們察覺,但它確實是存在的;一些重要、煩惱的問題,甚至是我們最想要追求、值得知道的知識,它一出現即產生憂擾,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清除並尋找答案的。這一切問題產生後,時時都埋藏在潛意識中,當我們決心要解決這些問題時,答案卻不能浮現,因為條件不具足,尤其是定力不足時。如果有誰依據佛法修持那隨時准備實行責任的定,到能專注時,埋藏在潛意識裡的各種問題,答案自然會湧現出來。若還不能的話,我們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在「定」時拿這些問題來思考,這種在定的狀態中的觀察思惟稱為慧學,或者是正在促使其進入慧學的狀態中。

   一般行者的問題都是屬於「苦是什麼」?「苦因是什麼」?「不苦是什麼」?「滅苦的道路是什麼」?這都是主要的問題,也是一般問題的原理。由「苦從那裡來」這問題,將知道是來自執取;執取從那裡?將會知道它是來自愛欲;在這定的狀態下,問題將次第被解決。佛陀在五月月圓日證悟,也是依著次第洞悉十二因緣(心的緣起),即是覺悟「什麼是什麼」;後來佛陀將其精髓很詳細地宣說出來。在良好的定境中,以專注的心來思考觀察問題。

   各位同學,我們可以打一個較易於了解這題目的比喻;心境在舒暢的情形下,我們可以運用它去思考或研究一些問題,它將會被輕易地觀察出來,這就是定的成就,其實這並非難事,如叢林或海邊,或其它甯靜清涼沒有外來因素幹擾的地方,會讓我們的心獲得充分的舒展,而至舒暢安樂,這時過去在那喧譁、透不過氣的地方所解決不來問題,我們將很輕易的把答案思考出來。在幽靜清涼的地方,心處於隨時准備和適合思考的情形下,正是「定」的狀態;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思考道、果、涅槃的問題。但這些是較難明白和深奧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堅毅專注地依次第來訓練這心,培養它成為一顆深厚、堅穩的定心。一旦心定了,即可思考問題,尋求答案,甚至有時我們尚未思考答案即自行湧現出來。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睡前思考不出的問題,清晨起來尚未洗刷疑問即自行解決,這是由於身體有了足夠的休息後,精神舒暢爽朗,成為心的良好支助,同時心沒受到任何幹擾,處於定中,因昨天不能解決的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所表現出來的「定」和「慧」必定是時時互相關聯的,「慧」不依靠著「定」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偶爾我們卻發現不到智慧依存「定」而出現。例如清晨睡醒時,那舒暢爽朗的定心,會找出昨夜問題的答案。 

   在佛教原理方面則更加明確地指出「定」與「慧」之間的相互關系;即是有定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定。佛陀也這樣宣稱:有智慧才有定,有定力之後才有慧。意思是要有慧的支助,才能得到那超常的定,最少也要有知識,能明了如何控製各式各樣的心理狀態,才能產生這樣的定。你們將可以看到珍貴的佛法—八正道,它把「正見」安置在最前端,「正見即是依據真理去明了「什麼是什麼」」,就如前面所說的,必須先有正見,因為我們若能明了判斷是非好壞,才能朝著善的方向去做,並有正確的慧去執行所需做的。因此擁有無上智慧的人才有次第的定。當定不斷地升華,慧力也越來越強,互相依存,互相支撐,當一方充實之後,將會協助另一方的增長,因此才能迅速平衡發展。

   這裡有一些應該注意的是:有些人以「慧」為前導,常常表現出慧的行止,很少甚至沒有「定」的表現,我們稱其為「慧行者」。這種人思考時,即無休止的投入,「定」只是隱藏在背後,隨時出來協助「慧」。人類大多是屬於這一類型,因為我們都是運用世間的慧來解決問題。另一種稱為「定行者」,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很謹慎,集中一切心力嚴密地審察後才動手,是冷靜、穩重、時常保持定力、喜好修定的人,但這一類人在世上較為少見。還有第參類「定與慧平衡」的人,我認為這是最安全、最安逸的人,隨時訓練定心且常以智慧來思考應思惟的問題,久而久之就養成良好習慣,使「定」和「慧」融為一體,我相信欲成為司法人員的你們較適合成為這一類型的人。

Bg R

◎有慧必然有定;有定必然有慧,兩者是不能分離的。

◎定行者和慧行者都比 “定慧均修” 的人來得危險。 

書籍分類